
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本刊评沦员
国务院决定,1991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而把“质量”放在首位。这是因为质量第一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对集体工业企业提
高经济效益,摆脱当前经济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在产品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是铁面无私的,生产质量低劣产品的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因此,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
把产品质量看作是企业的命根子,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运用精良的工艺,对产品精益求精。产品质量好了,竞争能力提高了,就能赢得市场,企业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特别是在目前市场销售疲软的形势下,只有狠抓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新产品,使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才能克服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打出一条生路。
近些年来,集体工业企业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不明显,产品质量问题仍很严重。产品质量比较差,
品种不对路,是导致市场销售疲软和经济效益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产品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问题,有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政策上的问题。因此,应当进行综合治理。
一、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社会主义经营思想。各个集体工业企业要充分认识
产品质量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企业存亡的问题。产品质量不合格,对
内坑害用户,危害人民,对外影响出口,破坏国家信誉,这是与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背
道而驰的。因此,必须坚决纠正长期存在的重产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在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上,要坚持质量第一,在创优的基础上求产量,向提高产品质量要效益。集体工业企业的根
本宗旨是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所有的企业,不论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还是生产生产
资料的,都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二、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职工培训。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的基本条件,又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许多产品提高质量是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的,特别是一些高、精、尖产品,没有相应的先进技术,质量就没有可靠的保证。近些年来,集体工业企业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和检验手段,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今后企业技术改造的步子还要加快,不断用新技术装备自己,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 ‘
但是,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不等于就有了先进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靠职工的素
质。提高职工素质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必须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文化,技术水平很低
的职工队伍,不可能掌握先进工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可能生产出先进产品。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必须加强培训,抓紧技术和业务训练。不少企业抓紧产品调整、技术改
造的间隙,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很值得提倡。
三、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标准就是对产品的质量特性作出的具体技术
规定,是产品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离开了质量标准规定的目标进行生产,产品质量就无保
证。提高产品质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
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标准的水平, 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战略措施。质量标准又是监督产品质量的依据。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只有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出厂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由于产品的高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上来,做到防检结合, 以防为主。在废品发生之前,要事先采取措施,在生产过程的一切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把各方面造成不良产品的因素控制起来,消除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各种隐患,“防患于未然’,形成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体系。
五、制订和落实奖优罚劣的政策。一方面,实行优质优价,使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得到
优惠,并对优质产品从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激励企业“更上一
层楼”; 另一方面,对产品低劣的企业,要课以重税,使他们无利可图,强制他们限期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