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一个福利工厂为何能蒸蒸日上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
来源:研究所

一个福利工厂为何能蒸蒸日上

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

    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是一家不到300人的福利工厂,残疾人员有t00多人,1985年建厂以来,逐年兴旺。产值1988年是19866673倍,198918月比1988年同期增长35 71%。利润1988年为1986年的9 1倍,预计1989年比1988年增长27%。该厂1986年被评为先进集体,198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级先进企业,1988年被授于上海明星福利企业称号,1989年已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

    关键在于有真正懂行、立志改革的领导人

    该厂厂长杨鹤年,副厂长姚鸿兴和龚飞鹰等多名干部是有着几十年丰富生产管理经验和生产自动化仪表专业技术经验的干部。但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下,一些虽有实际经验但投有文凭的干部被替换了下来,又没有给于适当的安排,迫使他们辞去了国营企业的工作,从而办起了这个乡镇企业。这些同志虽然没有文凭,但是有改革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因而使生产蒸蒸口上。

    不拘一格,拓宽引才之路

    该厂领导深知在用人问题上既要重视有文化知识的人,又要重视在生产技术工作中有实际经验的人,决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决不能以某一模式去识别使用人才,人才用得好,企业必然兴旺发达,人才用不好,反而成为不安定的因素。所以他们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根据各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特长安排工作。建厂初期人才非常匮乏,全厂除了少数几名从国营企业辞职或调离来乡镇企业工作的干部外,其余人员多数是乡镇里来的新手和一些残疾人。为此,该厂领导重视提高人员素质,除了向社会招聘一部分人才外,另外他们舍得在培养人才上花钱,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特点,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重视操作技能的实际培训,使原来仅有的一名车工和二名钳工发展成现有车工十0名,钳工20多名。目前该厂已有90%以上的技术工人达到了三级以上水平,有的已考核完毕四级工和五级工,形成了一支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为该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增加投入,不断开发产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关系到该厂的生存。该厂依靠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星火计划”,和研究所紧密合作,引进了资金和技术,使企业投入不断增加,后劲愈来愈足。该厂初建时,固定资产几乎等于零,到1988年,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194万元。由于投入不断增加,使该厂有条件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改造。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生产装备面貌一新,特别是增添了30多台关键设备,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每年都有23种产品投产销售。目前已生产4个大类品种、52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获市县科技成果奖的有11项.

    在市场竞争上发挥小企业船小调头快、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及时抓住市场变化,在开发产品上,愿炒小锅莱和以快取胜。他们急用户所急,保证质量,交货快。当任务蓑重时,厂长三天三夜不睡觉也带领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如中南化肥厂一位领导到该厂,急着要一台设备,第二天就要带走,结果按时交了货,客户满意,赢得了信誉,以后这个客户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光辉厂生产。最近,光辉厂又完成了秦山核电站44台核三级气动阀门的成套项目的制造任务,开拓了市场。三年来该厂大量产品被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所选用,其中I型气动偏芯阀被机电部批准为第二批替代进口产品之一。

    围绕效益棵管理,促进企业上等级

    该厂领导一方面把国营企业的科学管理移植过来,同时也注意避免了国营企业机构多、脱产人员多、人浮于事的缺点。全厂建立了三部(生产制造部、技术开发部、综合服务部)、三室(厂长办公室、财务室、全面质量办公室)和三个车间,减少了工作层次,不搞越级指挥,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明确的责任制。为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该厂还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物质消耗保证体系,经济效益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四个体系,使全厂形成了一个横向协调纵向政通的目标管理网络。全厂的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并有齐全的数据资料和档案。到目前为止该厂已形成了一个中心(厂长为中心)、一条主线<方针目标为一条主线)、三个开发(人才开发、技术开发、管理开发),三套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经济责任制、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由于抓了企业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了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刘校清)

一个福利工厂为何能蒸蒸日上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
  
来源:研究所

一个福利工厂为何能蒸蒸日上

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

    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是一家不到300人的福利工厂,残疾人员有t00多人,1985年建厂以来,逐年兴旺。产值1988年是19866673倍,198918月比1988年同期增长35 71%。利润1988年为1986年的9 1倍,预计1989年比1988年增长27%。该厂1986年被评为先进集体,198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级先进企业,1988年被授于上海明星福利企业称号,1989年已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

    关键在于有真正懂行、立志改革的领导人

    该厂厂长杨鹤年,副厂长姚鸿兴和龚飞鹰等多名干部是有着几十年丰富生产管理经验和生产自动化仪表专业技术经验的干部。但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下,一些虽有实际经验但投有文凭的干部被替换了下来,又没有给于适当的安排,迫使他们辞去了国营企业的工作,从而办起了这个乡镇企业。这些同志虽然没有文凭,但是有改革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因而使生产蒸蒸口上。

    不拘一格,拓宽引才之路

    该厂领导深知在用人问题上既要重视有文化知识的人,又要重视在生产技术工作中有实际经验的人,决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决不能以某一模式去识别使用人才,人才用得好,企业必然兴旺发达,人才用不好,反而成为不安定的因素。所以他们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根据各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特长安排工作。建厂初期人才非常匮乏,全厂除了少数几名从国营企业辞职或调离来乡镇企业工作的干部外,其余人员多数是乡镇里来的新手和一些残疾人。为此,该厂领导重视提高人员素质,除了向社会招聘一部分人才外,另外他们舍得在培养人才上花钱,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特点,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重视操作技能的实际培训,使原来仅有的一名车工和二名钳工发展成现有车工十0名,钳工20多名。目前该厂已有90%以上的技术工人达到了三级以上水平,有的已考核完毕四级工和五级工,形成了一支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为该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增加投入,不断开发产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关系到该厂的生存。该厂依靠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星火计划”,和研究所紧密合作,引进了资金和技术,使企业投入不断增加,后劲愈来愈足。该厂初建时,固定资产几乎等于零,到1988年,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194万元。由于投入不断增加,使该厂有条件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改造。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生产装备面貌一新,特别是增添了30多台关键设备,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每年都有23种产品投产销售。目前已生产4个大类品种、52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获市县科技成果奖的有11项.

    在市场竞争上发挥小企业船小调头快、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及时抓住市场变化,在开发产品上,愿炒小锅莱和以快取胜。他们急用户所急,保证质量,交货快。当任务蓑重时,厂长三天三夜不睡觉也带领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如中南化肥厂一位领导到该厂,急着要一台设备,第二天就要带走,结果按时交了货,客户满意,赢得了信誉,以后这个客户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光辉厂生产。最近,光辉厂又完成了秦山核电站44台核三级气动阀门的成套项目的制造任务,开拓了市场。三年来该厂大量产品被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所选用,其中I型气动偏芯阀被机电部批准为第二批替代进口产品之一。

    围绕效益棵管理,促进企业上等级

    该厂领导一方面把国营企业的科学管理移植过来,同时也注意避免了国营企业机构多、脱产人员多、人浮于事的缺点。全厂建立了三部(生产制造部、技术开发部、综合服务部)、三室(厂长办公室、财务室、全面质量办公室)和三个车间,减少了工作层次,不搞越级指挥,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明确的责任制。为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该厂还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物质消耗保证体系,经济效益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四个体系,使全厂形成了一个横向协调纵向政通的目标管理网络。全厂的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并有齐全的数据资料和档案。到目前为止该厂已形成了一个中心(厂长为中心)、一条主线<方针目标为一条主线)、三个开发(人才开发、技术开发、管理开发),三套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经济责任制、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由于抓了企业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了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刘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