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轻工集体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上海市轻工集体经济管理中心
上海市轻工业局所属集体企业,大部分是1979年为安置待业青年而创办的,对扶办厂的依附性很强。十年来,虽然有些企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较多的企业变化不大。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企业再企图‘靠”大厂过日子,就越来越*靠”不住了。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轻工集体企业今后的道路怎么走?这是轻工集体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必须加以认真思考。
思考之一:确立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全民所有制经济同处于主体地位。然而长期来,这个观念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正是这一原因加之种种历史的以及客观的因素,从中央,地方到各系统的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一直很不健全,很不完善,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集体经济。上海轻工系统也是如此。多年来,轻工系统的集体企业一直是由各相关处室带管的,这就出现两个弊病:一是处于少数地位的集体企业往往在日常工作中排不上队而被忽视,二是容易用管全民的模式来管集体。
在轻工业局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去年8月成立了上海市轻工集体经济管理中心,对全局集体企业承担起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样,轻工集体企业有了自己的管理机构。但这种体制并不完善,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原来,轻工业局一直廷用局——公司——企业三级管理模式,集体企业也是如此.现在成立的‘集管中心’到底处于哪一个管理层次?它的地位和功能,责任和权限到底如何T它与局各处室、与各公司之间的工作关系如何处理?这是亟待理顺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采取了按行业管生产、按所有制管政策的领导管理体制。同时要求各公司指定专管集体的部门与人员,使集体政策以及与政策有关的‘些行政业务工作,有一个有别于全民的管理渠道。上述管理模式确立之后,在局领导的主持下,今年上半年,我们花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分清职责,明确责任,使管理体制逐步趋于完善。
但是,理顺关系的工作仅仅开了个头,前一阶段主要理了公司与‘集管中心’的工作关系,而最难处理的部分,即局各处室与‘集管中心”的工作关系,并未真正得到解决。如何按照‘每件事都有人管,每件事都只有一个人管’的原则,以及责、权、利三者相一致的要求,处理好局各处室与‘集管中心’的工作关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思考之二:确立集体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观念,坚持按集体经济的性质、特征,强化企业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由于历史原因,轻工集体企业套用了国营经济管理模式。体制上全民管集体,业务上统一安排,分配上统一规定,干部由扶办企业委派,不少企业完全依附于扶办厂,职工缺乏应有的主人翁责任感。
围绕强化企业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遵循集体经济的固有规律、性质和特征,实行配套改革,让集体企业的经营自己管,风险自己担,分配自己定,职工自己招,干部自己选,盈亏自己负,成为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台者,是轻工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课题。
企业的运行机制,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得以强化。对于那些依附性很强的企业,首先要让他们逐渐自行“运行”。企业运行机制在不断的“运行”过程中,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协调与适应过程中,各项机制自然得到强化。同时从外部环境来看,要给予政策上、管理上的扶持与疏导,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内部环境来看,首先的是要完善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这里关键的一点是要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有一个:集体企业自己的领导班子。
培养集体企业自己的干部,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实践证明,集体企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套为集体企业着想的,精明能干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是否有一个集体企业自己的好的带头人。集体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不能也不可能总是依靠外单位镐送干部力量,因此,:培养好集体企业自己的干部,决不是一般的小事。轻工系统的集体企业,多年来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拥现出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干部人选,我们应该在改革的实践中,在椎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制的过程中,通过租赁承包t民主选举、内部招聘等多种形式,将这些同志推到企业管理第一线,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我们要求全民扶办厂在培养集体干部时,做到“放下来,扶一程子’。对集体企业,不要老是抱着不放,要大胆地放下来,但又不能撒手不管,还得扶着他走一程路,等集体企业能够自己走路了,企业的各种运行机制基本艏自行‘运行’了,再放开手,让其到风浪中去拼搏,去发展。
思考之三:确立国集结合,大中小型结合,全民、集体经济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观念;‘孥苛罕中苹挚,苹等袒剖,甲爷爷挚,伞甲布局,因地制宜,拾遗补缺的方许。
轻工集体经济虽然在整个轻工局系统所占比重不大,但它也已成为轻工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国集结合,大中小型企业结合,·全民、集体经济相互支持的共同发展观念,是更好地调整,改革轻工系统经济结构的需要,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
轻工集体企业一般实力较弱。称集体企业是‘船小掉头快’,这种说法不太全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集体企业基础差,往往是‘船小易翻船’。经济上有什么大风浪总是小企业率先承受不了,稍一疏忽,未及‘掉头”,已先‘翻船’。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愿互利的原则,广泛、灵活、多样地组合起来,以国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形成集团,联合体。当然集体企业有“龙头’产品的,、也可以集体的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集团,联合体。我们的战略方针应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在资金上、装备上、技术上都集中起来,才有战斗力。这是其一。
其二,在制定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有系统观念,运用系统工程,合理制定战略战术,用最小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最大的收益。我们提出‘抓二头,带中间’的战略决策,集中精力,采取措施,一方面着手解决亏损企业(从亏损最严重的企业抓起)制止滑坡,另一方面,积极有力地扶植有潜力的企业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取得了初步的效益.今年上半年,在整个轻工系统生产严重滑坡的情况下,轻工集体经济却仍然保持着稳步迈进的势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出口创汇比去年同期增长二倍,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5.07%。半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抓二头,带中间’的措施是得力的。
其三,在制定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注意结构问题,要强调合理布局。轻工集体企业发展至今,其生产结构大致是三个三分之一,即以独立产品为主的企业占三分之一,为全民厂加工生产为主的企业占三分之一,完全依附于全民企业,在全民企业混岗生产的企业占三分之一。我们要稳定和发展前二个三分之一,逐渐消灭后一个三分之一,使轻工集体企业的生产结构大体上形成二个二分之一的格局,即产品生产型企业占二分之一,加工型企业占二分之一。为国营企业加工配套生产是轻工集体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这种协作格局是合理的,必要的,应当予以支持和发展。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企业都要发展独立产晶,而把必要的加工协作关系全部砍掉。当然全民厂也不要随便砍加工任务。同时加工型企业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那些完全依附于全民企业,在全民企业混岗生产的集体厂,要逐步加以改造、消化,其中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要帮助其走上独立经营的道路,另外,些客观上没有条件的企业,则应在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规划下,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来解决。
其四,对发展产品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拾遗补缺”的指导思想,切忌不顾自身情况,不调查市场情况和原材料来源的可能,跟着社会上的一股风,搞什么产品热。集体企业发展产品,一般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逐步上马。对与自己行业关系不太大,技术无忧势的产品,对国家重点发展的,国营企业已有规划的产品,一般不宜上马。对投资大,风险大的产品,也要慎重对待。
以上四点,是我们制定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方针。我们相值,只要我们有和国营企业长期共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战略方针,轻工集体经济必将会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整个轻工业6l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