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四个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银燕无线电厂
根据市场调查进行决策
上海银燕无线电厂创办于1985年。刚创办时,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当年下半年就出现滞销,企业濒临破产。该厂的领导和职工感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发挥船小调头快的优势,开发新产品才是唯一出路。于是带领供销,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从调查中获悉,收录机在城市和农村的拥有率还相当低,并不是夕阳产品。并且,收录机品种层次多,根据不同的消费要求和不同区域市场,可以开发不同规格的品种,特别是高档造型、中档功能,价格低廉的收录机最适合广大农村市场的需要。该厂综合了市场调查的信息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后,最终决策转产收录机,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发动全厂干部职工讨论通过。厂长亲自任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日以续夜地开发收录机产品。
该厂领导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才开发、智力投资。从提高全厂职工技术素质入手,一面积极输送生产骨干到有关院校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厂领导挤出时间亲自给职工上技术课。从而加快了新产品开发的步伐。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就向市场投放了美迪申牌8606型学生用收录机和8608型单卡四喇叭便携式收录机。接着,根据价值功能原理,增加丁近10元的成本,把单声道8608型改为双声道立体声8610型,功率提高一倍,在全国首家打出了立体声普及型机,消费者闻讯争购。1986年6月,企业转亏为盈。
开发新产品,马不停蹄
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是该厂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们的做法是:集广众智慧,为我所用。他们十分重视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料,加以分类归档,采用电脑进行管理。厂部规定供销人员外出参加各种订货会议,首先要了解市场上产品的款式、功能,性08、价格、质量和销售情况,其次再去完成订销任务。他们组建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美迪申》联销部,除扩大销售外,还要求他们广泛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及时反馈产品质量、款式的改进意见,便于推出新的品种。该厂最近向市场投放的Y—3000D型收录机,就吸取丁日本市场售价1+()0元至16㈨元高档产品的特点。在扬声器上装了一组‘的士高”发光管,随音量的增大发出一闪一闪的红绿光束,还采用电脑选曲等多种功能,而售价不到500元,引起了消费者购买欲。他们不断调动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积极性,开发深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近年来,他们先后开发了数十个品种,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开发一种,热销一种。
开发新产品时,一般是每开发一种型号的产品,就需要重新开一付新的模具及添置一些设备。该厂为了达到投入少产出多的目的,开制了模块式的模具,到时只要按需要进行加加减减即可,毋须重开新的模具。这样,既达到了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同时,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厂生产收录机以来,32/-进入了满负荷运转,成品无一只库存,资金周转年平均达22天,最快是9天。1989年全年产值、利润、缴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5.‘3%,14.64%和57%。
企业与质量共存亡
市场越是疲软,质量越是要好,这是该厂的主要经验。他们在新产品开发上,并不像有些企业以价廉来取胜,而是以‘高质”来占领市场。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他们的质量标准是:‘要让善于挑剔的用户,在外观、内在质量等方面都挑剔不出毛病”。该厂提出‘企业与质量共存亡’的口号,确定了从设计、试制到售后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方针。厂长亲自担任TQC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亲自对职工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的教育,使每个职工认识到,生产低质产品是32/-的耻辱,把1989年定为“质量年’。在技术上采用国际标准,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对加工协作厂实行择优定点,不摘歪门邪道,加工件进厂,从严检验,对不合格的部件坚持报废处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不计较成本。如,有家加工铝牌的乡镇企业,质量达不到要求,他们就到有进口设备的工厂去加工。虽然每块铝牌成本增加了七角钱,但保证了质量。
职工与企业共命运
该厂领导班子胸怀企业,心系群众,民主管理意识较强,无论企业处在低谷,还是处在高峰时期,他们都耐心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重视每个职工的合理化建议,重视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者是很重要的,但忽视全厂近300名职工的智慧,即使个人身上有千斤力,也挑不起企业这付重担。只有团结全厂职工,发挥职工的集体智慧,才是企业发展的泉源。他们要求全厂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共命运,做到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树立集体企业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企业精神。这样,全厂上下开展了看谁提合理化建议多、对企业贡献大的活动。职工与厂部纷纷签订共包合同,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厂长一人承包变成全员承包,使工人真正发扬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一位职工在休息时去商店看到顾客在挑选自己厂里的产品,他发现音响配合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向厂部提出了改进意见。目前,职工都非常关心工厂的销售状况,每天要去成品仓库了解库存情况,当看到库存无成品时,就主动组织加班。现在,该厂民主管理蔚然成风。
(吴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