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论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肖维湘 石向欣
来源:研究所

论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肖维湘  石向欣

    增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活力的宏观管理对策如下:

    一,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经验表明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鉴于目前城镇集体企业面临许多困堆,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城镇集体经济的领导。一是要以党的十三大精神,统一各级管理部门对集体经济的认识。明确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认清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端正主体与补充的关系,从思想上克服重全民、轻集体的倾向,将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布局、产业规划、产品配套等方面把集体经济考虑进去,并同全民所有翻企业一样定期检查、监督和考核。二是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66具有整体意义的共性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集中解决。如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问题、集体企业的福利保险体制问题、集体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等等。三是建立健全对城镇集体经济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以利于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协调,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有关综合部门也要明确专门职责,把综合研究、协调城乡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正常业务工作抓起来。四是建立一套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综合计划、协调、统计、监督、考核制度体系。五是加强城镇集体经济立法、司法和监察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城镇集体经济实行统一领导,可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但统一领导必须与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有机结合,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集体经济的统一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鼓励和扶持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

    二、一视同仁与差别对待相结合。要从根本上改变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现状,增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活力,必须认真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一致性和差别性,认真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及相互制约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避免顾此失彼,在克服不平等的同时又出现新的不平等。我们这里所说的一视同仁,是指要为两种公有制创造一个大体平等的竞争环境,而差别对待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在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时,应明确由于所有制不同构成的共同点和差别点,对共同点不仅在方针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在管理上也要一视同仁,而对于差别点则要体现差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政策和管理要作以下调整:

    1.在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上,首先,应体现公平税赋的原则。在国营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等新的征税办法以前,对集体企业采取同国营企业一样的定额上缴,超基数分成的政策,同时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国家征税,企业自主分配’。其次,要改变目前税务部门哲理城镇集体企业财务这种实际上只收税不退还的单向式分配办法,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营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的财务,实行“照章纳税、财政返还”的新政策。财政返还主要用于对集体企业的贴息、无息贷款、扶持集体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对集体经济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第三,在确定国家与集体企业分配关系时,还要充分考虑集体企业行业多、技术物质基础高低悬殊、经济效益差别大的特点,避免一刀切。第四,在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数量上,由于集体企业没有国家投资,企业向国家上缴的税收中不应包含利润的成分,据此,应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改为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适当多得的原则。第五,应逐步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在规定之外不应再过多地干预集体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到在方针政策上管住管好,在具体经营上放开放活,主要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引导集体企业发展,体现扶优限劣。

    2.加强对集体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管理。应由劳动部门统一研究制订全民和集体企业的工资政策和分配办法。对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其他不适宜挂钩的企业,可以在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不增加、工资增长低于利税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工资增加计划,每年确定一定的增资幅度。并认真解决集体企业与全民企业同工不同酬,工资和福利基金提取标准过低、岗位津贴不能进成本以及在企业分配中政出多门等问题。

    3.统一协调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的社会福利和劳动就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从长远考虑,应由劳动部门对集体企业实行退休养老基金统筹,以解决集体企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企业优化劳动组合和破产兼并后职工的安置及职工老有所养等问题。

    4.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避免按所有制划线搞一刀切办法,对那些生产稳定、效益较好,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的集体企业,应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对那些生产名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对那些生产人民生活高不并的小商品的微利企业,要综合考核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考虑到集体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存在较大障碍的现状,如果完全依据资本自由转移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滴规律制定政策,就会实际限制了集体企业发展,使企业面临转产无门、继续生产亏损的两难境地。应该使所有制政策寓于行业性政策之中,对小商品生产按销售量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减免征收所得税以及在物资,能源、资金供应上采取倾斜政策,达到既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又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5.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对集体企业的摊派,坚决制止平调,减轻企业负担,维护

集体企业合法权益。    、

    6.摒弃照搬国营模式管理集体企业的作法,积极探索适合集体经济性质和特点的管理办法。

    三、处理好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调整与稳定的关系。

    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经济都要保持稳定、协调的发展。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这里发展是目的,改革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应该始终把集体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并把它作为检验城镇集体经济改革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志,不能就改革谈改革,为改革而改革,要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1988年,集体工业总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I/3以上,城镇集体工业总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l/5左右,集体所有制工业就业人数已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1/2。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城镇集体工业改革的成效,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更由于集体工业主要从事消费晶生产,它的稳定与发展,又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甚至影响到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根据以上分析和城镇集体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城镇集体经济在近期内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而不宜再做大范围、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要稳定和健全集体经济的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完善职能,增加服务手段,管好用活集体资财。

    其次,保持集体工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到目前集体企业对工资和物价补贴的承受能力,不宜在短期内再出台大的价格改革措施,如开设新的税种和征收新的附加费用。使企业得以休养生息,一些已经出台的改革也应进一步完善,原则上应有利于促进集体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第三,进一步完善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一是理职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关系,二是克服承包行为短期化倾向,鼓励集体承包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民主管理。  

论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肖维湘 石向欣
  
来源:研究所

论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肖维湘  石向欣

    增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活力的宏观管理对策如下:

    一,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经验表明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鉴于目前城镇集体企业面临许多困堆,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城镇集体经济的领导。一是要以党的十三大精神,统一各级管理部门对集体经济的认识。明确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认清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端正主体与补充的关系,从思想上克服重全民、轻集体的倾向,将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布局、产业规划、产品配套等方面把集体经济考虑进去,并同全民所有翻企业一样定期检查、监督和考核。二是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66具有整体意义的共性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集中解决。如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问题、集体企业的福利保险体制问题、集体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等等。三是建立健全对城镇集体经济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以利于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协调,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有关综合部门也要明确专门职责,把综合研究、协调城乡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项正常业务工作抓起来。四是建立一套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综合计划、协调、统计、监督、考核制度体系。五是加强城镇集体经济立法、司法和监察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城镇集体经济实行统一领导,可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但统一领导必须与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有机结合,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集体经济的统一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鼓励和扶持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

    二、一视同仁与差别对待相结合。要从根本上改变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现状,增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活力,必须认真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一致性和差别性,认真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及相互制约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避免顾此失彼,在克服不平等的同时又出现新的不平等。我们这里所说的一视同仁,是指要为两种公有制创造一个大体平等的竞争环境,而差别对待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在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时,应明确由于所有制不同构成的共同点和差别点,对共同点不仅在方针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在管理上也要一视同仁,而对于差别点则要体现差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政策和管理要作以下调整:

    1.在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上,首先,应体现公平税赋的原则。在国营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等新的征税办法以前,对集体企业采取同国营企业一样的定额上缴,超基数分成的政策,同时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国家征税,企业自主分配’。其次,要改变目前税务部门哲理城镇集体企业财务这种实际上只收税不退还的单向式分配办法,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国营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的财务,实行“照章纳税、财政返还”的新政策。财政返还主要用于对集体企业的贴息、无息贷款、扶持集体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对集体经济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第三,在确定国家与集体企业分配关系时,还要充分考虑集体企业行业多、技术物质基础高低悬殊、经济效益差别大的特点,避免一刀切。第四,在集体企业与国家的分配数量上,由于集体企业没有国家投资,企业向国家上缴的税收中不应包含利润的成分,据此,应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改为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适当多得的原则。第五,应逐步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在规定之外不应再过多地干预集体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到在方针政策上管住管好,在具体经营上放开放活,主要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引导集体企业发展,体现扶优限劣。

    2.加强对集体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管理。应由劳动部门统一研究制订全民和集体企业的工资政策和分配办法。对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其他不适宜挂钩的企业,可以在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不增加、工资增长低于利税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工资增加计划,每年确定一定的增资幅度。并认真解决集体企业与全民企业同工不同酬,工资和福利基金提取标准过低、岗位津贴不能进成本以及在企业分配中政出多门等问题。

    3.统一协调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的社会福利和劳动就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从长远考虑,应由劳动部门对集体企业实行退休养老基金统筹,以解决集体企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企业优化劳动组合和破产兼并后职工的安置及职工老有所养等问题。

    4.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避免按所有制划线搞一刀切办法,对那些生产稳定、效益较好,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的集体企业,应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对那些生产名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对那些生产人民生活高不并的小商品的微利企业,要综合考核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考虑到集体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存在较大障碍的现状,如果完全依据资本自由转移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滴规律制定政策,就会实际限制了集体企业发展,使企业面临转产无门、继续生产亏损的两难境地。应该使所有制政策寓于行业性政策之中,对小商品生产按销售量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减免征收所得税以及在物资,能源、资金供应上采取倾斜政策,达到既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又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5.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对集体企业的摊派,坚决制止平调,减轻企业负担,维护

集体企业合法权益。    、

    6.摒弃照搬国营模式管理集体企业的作法,积极探索适合集体经济性质和特点的管理办法。

    三、处理好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调整与稳定的关系。

    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是权宜之计,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经济都要保持稳定、协调的发展。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这里发展是目的,改革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应该始终把集体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并把它作为检验城镇集体经济改革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志,不能就改革谈改革,为改革而改革,要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1988年,集体工业总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I/3以上,城镇集体工业总产值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l/5左右,集体所有制工业就业人数已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1/2。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城镇集体工业改革的成效,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更由于集体工业主要从事消费晶生产,它的稳定与发展,又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甚至影响到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根据以上分析和城镇集体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城镇集体经济在近期内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而不宜再做大范围、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要稳定和健全集体经济的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完善职能,增加服务手段,管好用活集体资财。

    其次,保持集体工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到目前集体企业对工资和物价补贴的承受能力,不宜在短期内再出台大的价格改革措施,如开设新的税种和征收新的附加费用。使企业得以休养生息,一些已经出台的改革也应进一步完善,原则上应有利于促进集体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第三,进一步完善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一是理职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关系,二是克服承包行为短期化倾向,鼓励集体承包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