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开发新产品 从失败到成功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精益电器厂
来源:研究所

开发新产品  从失败到成功

精益电器厂

    1985年精益厂首先开发的新产品远红外线石英风扇取暖炉,曾畅销一时,但好景不长,“县花一现’。因许多企业一哄而上,纷纷仿制,使这种受能源制约的产品,很快产大于供,销路一落千丈。这就说明了新产品必须要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对引进和移植国外的新兴流行产品,必须研究是否适合我国国情,预测消费需求和购买力能不能适应。

    当取暖炉滞销时,该厂得到了一个信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王矿企业对配屯设备提出了数量更多,能级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配电屏心脏部件DWl0型低电压断路器却还是60年代的老产品,被国家机委列入“七五’期内的淘汰产品,许多单位为更新配电设备只能向国外进口。而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p个利·研单位试验成功、具有89年代国际水平的DWIi型断路器,由于技术难度高,尚未进入大批量生产。精益厂领导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把这一先进电器产品,作为优化产品结构的主攻对象。他们集中厂内的力量,又大力开展横向联合,进展十分迅速。在有关科研部门的协助下,仅仅经过一年盯间,就完成DWl5断路器试制的技术和工艺资料的准备工作,做完了各项技术数据的测试,并试制出样机200台。1986年11月经数十家权威技术部门和专家的鉴定,确认该厂生产的新型断路器具有通断能力高、机械寿命长、保护性能好等特点,采用国际通用IEC标准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通用性强,维修方便,成本低,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该厂一方面集中力量搞好试制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着手准备规模生产。他们自筹资金130万元,市工业合作联社贷款30万元,集中投资改造了关键技术设备,  自制了全套模具。该厂有计划地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在浙江慈溪和肖山两地建立了两个联营配套厂,加速形成了专业化协作配套生产的网络。1987年投产的当年,生产了新产品716台,1988年产量达到3701台。1987、1988两年共创利润i60万元,两年收回了全部投资。

    企业的活力在于产品的优势,而产品的优势又决定于企业的技术管理素质,决定于人才的培养和积聚.该厂在整顿企业、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技术人才的培养,积聚和联合。

    一是通过大专院校,采用定向培养,引进毕业生等办法,形成了有2)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在设计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过程中挑起了重担。

    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向社会罗致技术人才。正当该厂决定开发DWl5型断路器时,得到信息,一位曾参与国家机委对DWl5型断路器的设计者,原遵义电器厂的工程师,因‘两调”需要调到上海,尚未正式分配工作。该厂千方百计向有关各方进行争取,终于使他成为该厂的总工程师,成了优化产品的关键人物。

    三是充分发挥上海雄厚的科研力量优势,大力开展厂技协作联合。先后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煤气公司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一方面以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和劳动力为科研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成果批量试制的条件,为利研单位积累和提供实践依据,并提供一定比例的经济效益,支持科研单位“以产养科’。另一方面企业不断从科研单位获得新技术、新成果、科研信息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并在试制中锻炼了生产技术素质,加快向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高能级,高附加值方向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该厂已拥有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6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仆人。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专门从事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班子。在厂外,已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结合成厂所挂钩的体系。自试制成功DWl5型断路器后,该厂的优化产品结构工作,已向纵深方面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技术储备。(1)DWl5型断路器正在实行系列化的扩展生产。在DWl5型200、400,600安培的常规规格的基础上,正向1(00、1600安培以上的大规格方向发展,(2)精深加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派生开发出DWl5C型抽屉式断路器,(3)向新的配电器发展,填补空白,完成了国家机委‘七五’期内规划项目万能转换开关的设计和试产,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门类产品,在同济大学和煤气公司协助下,试制成煤气自动熄火保安器。

    (戴炯巍  胡野鹤)

开发新产品 从失败到成功
发行时间:1990-02-20
网站编辑:精益电器厂
  
来源:研究所

开发新产品  从失败到成功

精益电器厂

    1985年精益厂首先开发的新产品远红外线石英风扇取暖炉,曾畅销一时,但好景不长,“县花一现’。因许多企业一哄而上,纷纷仿制,使这种受能源制约的产品,很快产大于供,销路一落千丈。这就说明了新产品必须要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对引进和移植国外的新兴流行产品,必须研究是否适合我国国情,预测消费需求和购买力能不能适应。

    当取暖炉滞销时,该厂得到了一个信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王矿企业对配屯设备提出了数量更多,能级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配电屏心脏部件DWl0型低电压断路器却还是60年代的老产品,被国家机委列入“七五’期内的淘汰产品,许多单位为更新配电设备只能向国外进口。而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p个利·研单位试验成功、具有89年代国际水平的DWIi型断路器,由于技术难度高,尚未进入大批量生产。精益厂领导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把这一先进电器产品,作为优化产品结构的主攻对象。他们集中厂内的力量,又大力开展横向联合,进展十分迅速。在有关科研部门的协助下,仅仅经过一年盯间,就完成DWl5断路器试制的技术和工艺资料的准备工作,做完了各项技术数据的测试,并试制出样机200台。1986年11月经数十家权威技术部门和专家的鉴定,确认该厂生产的新型断路器具有通断能力高、机械寿命长、保护性能好等特点,采用国际通用IEC标准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通用性强,维修方便,成本低,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该厂一方面集中力量搞好试制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着手准备规模生产。他们自筹资金130万元,市工业合作联社贷款30万元,集中投资改造了关键技术设备,  自制了全套模具。该厂有计划地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在浙江慈溪和肖山两地建立了两个联营配套厂,加速形成了专业化协作配套生产的网络。1987年投产的当年,生产了新产品716台,1988年产量达到3701台。1987、1988两年共创利润i60万元,两年收回了全部投资。

    企业的活力在于产品的优势,而产品的优势又决定于企业的技术管理素质,决定于人才的培养和积聚.该厂在整顿企业、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技术人才的培养,积聚和联合。

    一是通过大专院校,采用定向培养,引进毕业生等办法,形成了有2)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在设计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过程中挑起了重担。

    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向社会罗致技术人才。正当该厂决定开发DWl5型断路器时,得到信息,一位曾参与国家机委对DWl5型断路器的设计者,原遵义电器厂的工程师,因‘两调”需要调到上海,尚未正式分配工作。该厂千方百计向有关各方进行争取,终于使他成为该厂的总工程师,成了优化产品的关键人物。

    三是充分发挥上海雄厚的科研力量优势,大力开展厂技协作联合。先后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煤气公司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一方面以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和劳动力为科研单位提供必要的科研成果批量试制的条件,为利研单位积累和提供实践依据,并提供一定比例的经济效益,支持科研单位“以产养科’。另一方面企业不断从科研单位获得新技术、新成果、科研信息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并在试制中锻炼了生产技术素质,加快向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高能级,高附加值方向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该厂已拥有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6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仆人。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专门从事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班子。在厂外,已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结合成厂所挂钩的体系。自试制成功DWl5型断路器后,该厂的优化产品结构工作,已向纵深方面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技术储备。(1)DWl5型断路器正在实行系列化的扩展生产。在DWl5型200、400,600安培的常规规格的基础上,正向1(00、1600安培以上的大规格方向发展,(2)精深加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派生开发出DWl5C型抽屉式断路器,(3)向新的配电器发展,填补空白,完成了国家机委‘七五’期内规划项目万能转换开关的设计和试产,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门类产品,在同济大学和煤气公司协助下,试制成煤气自动熄火保安器。

    (戴炯巍  胡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