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轻集体工业企业改革的回顾和前景
王定一
二轻集体工业是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延续。上海二轻集体工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遇到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鹿.十年来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恢复机构、改革试点(1979年到1983年)
1.粉碎“四人帮”后不久,率先恢复联社挂牌,1980年国庆前夕,召开“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次理事会,并于1981午十月召开市手工业集体企业职工(社员)代表会议,使联社的社务活动恢复正常。
2.企业利润由联社统收统支改为企业利润留成,对增利企业的职工实行劳动分红。前期确定企业利润留成水平为十0%,市联社和专业联社各30%。后期恢复劳动分红,确定集体,企业增利分红,最高不得超过税后利润的15%,约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两项改革,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起了促进作用。
3.企业整顿方面。从实际出发,制订适合本市二轻集体企业楚顿和验收标准,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4.承包经营责任制。选择l7个企业进行试点,当年的产值和利润分别比上午增长15.+%和21.7%。
5.开展理论探索。1979年召开了《手工业和城镇集体工业管理丛书,编辑座谈会,1982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华东地区集体工业经济理论讨论会,接着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相继召开,活跃了集体工业经济理论研究。
(二)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4年到1986年)。
1.稳步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3年开始试点,1985年发展到217户,占集体企业数的76%,职工占83 2%。1986年基本实现了经营承包制。由于两个层次的承包,把‘包,保’结合起来,利润同职工利益结合,三年来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2.继续扩大企业财权,进一步变企业利润留成为上缴合作事业基金。原来基层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比例,市联社,专业联社占60%,基层企业留40%,1985年改为企业上缴合作事业基金,仅占企业税后利润的18%。1987年后进一步取消了上缴合作事业基金的制度,保留少量的资金占用费,相应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
3.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工业合作企业职/4(社员)代表大会,修订章程,选举新领导班子,增强了联社是集体企业的经济联合组织的意识。联社和二轻局的关系从原来的‘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合署办公”改变为“两块牌子,一套半机构,有分有合’的体制。按照一套半机构的设想,联社设立办公室、资财部、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等部门,为进一步改革,政社分开创造条件。
(三)1987年以来,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全国总社体制改革突然变动,基层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滑坡。我们在可能条件下继续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I.清理资财,划分归属。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采取给企业让利和按帐面处理的办法,半年时间就告一段落。
2.积极开展扶贫工作。]987年开始,市联社和专业联社从资金占用费‘F拿出一定数额,根据“小额、必需,短期、无息’的原则,委贷给部分困难企业,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生产发展后劲起到一定扶持的作用。1988和1989两年又增拨了扶贫资金,共约1000万元,帮助部分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3.通过竞选,优化经营者。至今已有半数集体企业通过职代会民主举选厂长。
以上10年来三个阶段的工作,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方什是正确的,收效是明显的。化是近几年来经济紧缩,不少企业底子薄、负担重,缺少自我改造的能力,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近三年来本市二轻集体企业税利逐年下降,i988年人均利润在1000元以下和微利、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5%。亏损企业今年上半年就有50户,还有一批虚盈实亏的企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上海二轻集体工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十分严峻。1989年I至9月利税累计下降17 6%,亏损企业上升,待工职工数千人,趋势尚在发展。恨据五十全会精神,我们以为当前大中城市二轻集体工业的治理整顿,.耍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克服暂时困难的信心,充分调动集体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二轻工业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但有较强的生命力。当前的出路首先是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要积极扩大出口,开拓国外市场。要克服放权以后各自为政的分散倾向, 加强计划指导,及时调整企业结构,通过裁并改组组建企业集团,逐步形成有实力的外向型经济实体。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克服资金、材料和生产流通上的浪费现象,发扬‘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继续完善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承包基数,落实奖惩制度。通过民主秩序,优选经营者,克服经营上的短期行为,精打细算,扎扎实实地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后劲。二轻集体行业多,情况不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通过
治理整顿务期收到实效。
(二)保持集体政策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轻工集体和城镇集体经济先后颁发了几个政策性的文件,对集体工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当前的治理整顿条件下,要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需要来考虑问题。但是,涉及集体所有制的一些带根本性的伺题,如维护集体资财、集体企业自愿组合、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职工集资。适当分红、集体积累、自主分配等原则仍应继续贯彻,防止决策上的主观随意性带来生产上的大起大落。
. (三)加强联社建设。在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各级联社的建设与改革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联社是二轻集体企业长期发展小形成的,且不说其产生的民主性和合法性,它在长期内推动集体工业的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是不能抹煞的。全国总社在三届代表大会上提出“指导、维护,协调、服务”的职能是符合全国轻工集体企业愿望的。过去历史上集体工业曾经出现几起几落的情况,各级联社的存在能集中反映基层企业和广大职工的要求,提供党政领导政策。无论国家在经济困难或正常的情况下,联社都较好地发挥厂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我们认为当前这种作用更加显得重要。集体工业管理体制上政社不分是历史形成的格局,政社分开是改革的目标。各地情况刁;一,要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