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郊县工业产品结构调整
赵 泉
调整产品结构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任务,上海郊县工业每年都有不少企业在调整自己的产品,这是因为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有其产生、发展、衰落的历程,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立足市场,使产品不断适应人们不问层次的需要,为社会所认可。否则,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起丁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力重要,更为迫切。
上海郊县工业是综合性的地方工业,它不同于城市工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看,1988年底有地方网营企业30产,县属集体企业(手工业集体企业)317户,镇办企业219户,乡村集体企业12341户。这些企业分布在9个县1个区的各个乡村,真所谓面广量大。从产品结构看,涉及到32个大类370个小行业,几乎样样都有。从产值结构看.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其中直接或间接纳入各级计划渠道的产品产值占60%以上。从管理体制看,实行条块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于与城市工业不同,产品结构调整也不能采用同一方式,而且近几年来有些企业一哄而上,盲目生产了一些低水平重复的产品,有的生产了物耗高、社会效益低的产品,有的生产了三废严重、污染环境又缺乏治理措施的产品,致使有些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我们认为郊县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必须在全市统一规划·F,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善于引导,积极主动,并要掌握好如下三个方面。
一、要立足于郊县工业的地位、作用,树立全局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家的扶持和城市工业的支持下,郊县工业发展较快,1978至1987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5%.1988年又比1987年增长40.1%。1988年实现利润27.9亿元,~1987年增长34.2%,上缴国家税金16亿元,~1987年增长25.5%。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发展上海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10多年来,:I县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工业的延伸,与城市工业不可分割,是城乡一体化的产物,逐渐形成的城郊型工业。城郊型工业的性质决定了郊县工业的配角地位,配角地位又决定了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方向起助手作用。这是郊县工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调整产品结构不能离开这个地位,并且要立足于配角地位,更好的发挥助手作用。目前郊县工业总产值中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产品产值约占48%,生产这部分产品的企业都在全市工业统一计划下组织生产,其产品结构调整必须甘当配角树立全局观点,服从统一调整计划,跟随城市大工业调整而调整。
跟随调整不能消极被动,甘当配角不能盲自菲薄,主角与配角是对立的统一, 互相依存。我们要帮积极主动,“发挥优势,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协作配套面,当好高水平、高质量的配角,为全市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
二、要坚持‘四服务”方向,树立市场观点。郊县工业“为城市大工业服务,为发展农业经济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外贸出口服务”,调整产品结构不能离开这个服务方向。1988年郊县工业生产外贸出口产品的企业已经发展到1152户,其中直接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678户,占58.9%。全年交货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直接出口交货值26.2亿元,占70%。从事外贸出口产品生产的职工有13万人。为了多出口,多创汇,这部分产品必须巩固和发展现有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和落实出口货源,同时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料轻工重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进而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使出口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增加附加价值,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多作贡献。
支农产品和日用小商品同发展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郊县工业责无旁贷,无疑要列作重点产品发展。这部分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适销为前提,把人民的需要当作企业的发展方向,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有效供给,但是在小农具,农机配件和日用小商品中,有的是低利甚至亏损边缘的产品,如果盲目地调整为高利润产品生产,或者把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简单地兼并掉,就会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乃至影响安定团结。我们有过这样的历史教训,必须引起亢分注意。我们要引导这些企业以社会效益为重,‘安于小, 乐于小,以小为荣”,服从人民需要。并且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搞好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争取薄利多销的途径来维持正常生产。可是,在新旧体制交替,从产品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虽然企业遭受的不利因素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个共性问题,但由于原辅材料轮番涨价,工资费用不断上升,对从事产值低利润薄的“两小’企业来说显得更为突出更加尖锐,1988年人均利润600元以下的县属集体企业有93户,约占总户数的30%,他们缴纳所得税和各项基金以后所剩无几,有的已经亏损。因此国家应该对小农具小商品采取保护优惠政策,使这些企业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三,要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指引下,搞好产品结构调整。这次产品结构调整是在紧缩条件下进行的,不可能靠大量投入,只能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行业管理、组建企业集团,搞好专业化协作结合起来。加定县联社去年面对老企业生产萎缩,效益滑坡的局面,他们挖掘内部潜力,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要素,为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投资省,见效快的较好成效。他们的几种做法,值得在郊县工业中推广。
1.实行优势企业承包劣势企业的承包责任制。优势厂产品适销对路,迫切要求扩大生产能力,但受厂房、场地限制,劣势厂产品不对路,生产任务不足,想开发新产品又缺乏资金、技术,为了优化生产要素,组织了两种形式的厂与厂承包责任制。一种是经营管理型,把优势厂的部分产品或另部件给劣势厂生产,由承包厂厂长作为发包厂的法人代表,行使经营管理权,并派出技术,管理骨干,按规定提取一定的收益比例,不涉及资财所有权。另一种是合营型,即发包厂与县联社脱勾,取消法人地位,资财由县联社划转承包厂,成为承包厂的一个分厂。承包后,劣势厂调整了产品结构,为优势厂扩大生产提供了条件,两个厂的生产都发展了。加定机械厂承包建达电梯厂后,去年工业总产值比上乍增长46.1%,复建纸箱厂承包家具厂后,工业总产值增长22.6%,提高了有效供给。
2.依托城市大工业,发展联营。该县动力机厂原来生产"285”柴油机,因设计先天不足,质量过不硬,长期未落实配套去向,形不成批量生产,1987年利润仰万元。去年与上海内燃机厂联营,借助大工业的技术和供销渠道,转产‘295’柴油机,去年实现利润65万元。
3.老厂办新厂,开发第二、第三产品。去年该县联社组织了7户产品单一,后劲不足的老企业,发展第二,第三产品,开办了8户新厂。为了防止盲目性,他们结合行业结构调整,分析阻碍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发展第二产品。比如。该县复建纸箱厂产品适销,因受原材料制约,影响生产发展。他们就在加泰砖瓦厂筹建申泰造纸厂,回收县里废纸,综合利用生产纸张供应复建纸箱厂。既为复建厂提供了原材料,又调整了加泰厂的产品结构。
加定县联社的几种做法是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出来的新路子,当然还需要不断完善。如果郊县工业的各级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发动广大职工广开思路,共同探索,不断完善,那么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路子和调整产品结构的好办法,使郊县工业更好地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