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企业家谈竞争
发行时间:1989-06-20
网站编辑:伟凯
来源:研究所

企业家谈竞争

——访上海优秀企业家佘宝庆同志

伟  凯

    金陵无线电厂原是一个集体小厂,而今却一跃跨进了全国电子工业百家骨干企业的行列,1988年又通过了国家二级企业的验收。有三分之二的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企业的标准,该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率还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金陵厂为何发展这样快,我们最近访问了该厂厂长上海市廿八位优秀企业家之一余宝庆同志。

    现在的竞争,还是低水平的竞争

    经济体制改革对一个企业来讲,主要变化是产品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必然会带来风险,余宝庆同志认为:作为一个厂长就要有责任代表一个企业去经受风险,接受竞争。他讲,‘现在大家都认为厂长难当,我觉得这是一个事实,但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认识。厂长难当,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厂长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他就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厂长难当这一条,  也就谈不上企业的优胜劣汰”。另外,他还认为:’现在的厂长只是比过去产品经济条件下的厂长难当一些,但还不算最难当。因为现在的竞争还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一种初级阶段的竞争。只有当今后产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善,当我们的企业逐步走向世界市场时,才会谨到真正的竞争,到那时,才能讲厂长难当了’。他举例说:‘我们现在的生产经营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我们厂人均销售额达到六万元,好象比较高,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在联邦德国,人均销售额达不到十二万马克的企业是要破产的,而我们六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大致等于三万马克,尽管金陵厂在全国同行业中属于高水平,但在世界上只能属于低水平。’他接着说;‘所以我认为现在厂长难当好象还为时过早,在心理上一定要有一个今后的厂长还要难当的思想准备。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对各种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增强。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

    如何接受市场的挑战,余宝庆同志看法是:“当前,企业面临着困难和希望,风险和机会共存的大气候,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应表现在敢于把风险看作机会,善于从困难中找到希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在现在这种大气候中,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举例讲:“外汇紧张,汇率上升,无疑给需要用汇的企业增加许多困难,这是一种风险、一种冲击,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机会,因为外汇紧张不是对一个厂而言,所以谁能抓紧国产化的进度,减少外汇的依赖,谁就能取得生产销售上的优势’。接着他介绍丁该厂关于电子调谐器生产引进线的情况,他讲:我厂引进的生产线是全国同类厂投资最少,生产能力最小的一条生产线,我们在外汇紧张的条件下,首先就抓紧了国产化的进度,一年之内,国产化工作的进度就跑到了全国同行业的最前列,受到了原电子工业部的表彰。成为全国同行业中为彩电国产化配套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单位之一。由于我厂用汇少,生产受到的制约就比其他厂小,尽管我们的引进线投资和生产能力只及同类厂的30%,但实际的生产与销售量都超过了其它厂’。他深有体会地讲:“假如我厂没有外汇紧张这一情况,现在有可能我们还落后在全国同行厂的最后头。因为外汇一旦敞开供应,我们就找不到这种机会了。汇率上升对企业来讲又是一种风险,也觉得这又是一种机会。比如,我厂生产的调谐器就是利用汇串上升,而使日本和台湾同类产品竞争力减弱的机会,才打进国际市场的。所以讲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随时都会面临风险和困难,对一个经营者来讲,必须经受风险,解决困难,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有随时准备接受市场挑战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取得发展。他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起点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起点。企业经营者的精神状态,企业职工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竞争意识,往往又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强烈与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经营者如何对待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胜负关键在于经营者决策的正确与否。佘宝庆同志深有体会地讲:“1986年全国电视机销售昔遍减少,但我们用商品经济观念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发现电视机减产这一现象,正是商品经济规律所发生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减产的过程恰恰又是树立名牌电视机优势的过程。电视机总销售量也许会减少,但名牌机销售稳势大大上升,从而淘汰杂牌机。我厂亢分利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及时扩大为名牌电视机的配套,结果整个调谐器行业1986年的销售量比1985年下降30%以上,而我厂的销售量却上升36%,成为当年全国同行业中销售量最大的厂家之一,为我厂在全国调谐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

    企业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不仅表现在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材的态度上,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竞争需要人才,竞争也需要开放,需要在人才问题上实行开放政策。余宝庆同志认为:人才开放政策可以促使人才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说:‘早在1982年,我们就提出要实行人才开放政策,具体做法是:既要积极引进人才,又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是‘来者欢迎,去者欢送’。在我们厂,凡是提出调厂的,不管是谁,不管以哪种理由,一律放行。一开始。厂里有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致,觉得我们厂在浦东,又是集体厂,条件比较差,如果一律放行的话,最后人都走光了怎么办T虽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抱定宗旨,就是我们决不靠行政手段把人圃在一个圈子里,我们必须靠政策,靠我们的工作,不但要把现在厂里的人留住,使他们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吸引社会上各种人才到我们厂来工作。于是,我们横下一条心,如果这个政策执行后,人才只有出没有进,最后人才都流光了,只怪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也说明我们这个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他继续说c‘但我们也不是简单地定了这条政策就算了,而是做了大量工作。譬如:首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在厂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为他们排忧解堆,使来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觉得心情舒畅,另一方,我们特别强调‘去者欢送,来者欢迎’这一条。使很多调来本厂工作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有一位工程师从外厂调来,调来以后厂里专门分了一套20多平方米的房子给他,但不久他就跑到家乡去当丁一个乡镇企业的副厂长。对此,厂里反映比较强烈,觉得这套房子是企业的福利,要向他索回。我们感到,对于这套房子问题要表示理解,要做大家的工作,因为这位同志拿到我们厂分给他的房子以后,把原来的住房交给丁他原来工作的单位,而且我们认为,他一家四口人住20多乎方米只是解决了基本的居住问题,并不是得到了很高的享受,另外,住房问题既是福利问题,同时又是社会问题,做了这些工作以后,大家就比较谅解了。以后这位同志在乡镇企业工作遇到了困难,因为他是搞硬件的专家,不擅长搞综合性管理。听到他在乡镇企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信息后,我们就主动去找他,告诉他如果愿窟回金陵厂工作,我们仍然是热情欢迎。同时,帮助他打消了“好马不吃回头草”等思想顾虑,厂里也做了周围一些同志的工作。结果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金陵厂。回厂以后,在工作上麦现相当出色,在遥控器产品的开发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目前,遥控器已被上海市科委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的项目。余宝庆同志讲:‘类似这种情况的不只是他一个,我们厂有好几个,我们把“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作为我厂的宗旨。他深有体会地讲:“这几年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人才开放政策在企业的实行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厂的人才开放政策实行以后,一方面有人走,另一方面也有人来,来的人感到这个厂好,就再介绍其他人来,结果形成了人才引进的‘扩大再生产’的趋势,改变了我们厂人才奇缺的局面。现在我们厂已经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左右,形成了一支能初步适应生产技术发展需要的骨干队伍。这对一个企业来讲,实际上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它标志着一个企业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它最终会转化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访问结束了,但在我们脑海里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厂长(经理)都能象余宝庆同志那样去正确理解困难的含义,积极地去克服用难,确立一个竞争观念,那么,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一定会被征服的,我们的企业是有活力的。

企业家谈竞争
发行时间:1989-06-20
网站编辑:伟凯
  
来源:研究所

企业家谈竞争

——访上海优秀企业家佘宝庆同志

伟  凯

    金陵无线电厂原是一个集体小厂,而今却一跃跨进了全国电子工业百家骨干企业的行列,1988年又通过了国家二级企业的验收。有三分之二的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企业的标准,该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率还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金陵厂为何发展这样快,我们最近访问了该厂厂长上海市廿八位优秀企业家之一余宝庆同志。

    现在的竞争,还是低水平的竞争

    经济体制改革对一个企业来讲,主要变化是产品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必然会带来风险,余宝庆同志认为:作为一个厂长就要有责任代表一个企业去经受风险,接受竞争。他讲,‘现在大家都认为厂长难当,我觉得这是一个事实,但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认识。厂长难当,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厂长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他就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厂长难当这一条,  也就谈不上企业的优胜劣汰”。另外,他还认为:’现在的厂长只是比过去产品经济条件下的厂长难当一些,但还不算最难当。因为现在的竞争还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一种初级阶段的竞争。只有当今后产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善,当我们的企业逐步走向世界市场时,才会谨到真正的竞争,到那时,才能讲厂长难当了’。他举例说:‘我们现在的生产经营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我们厂人均销售额达到六万元,好象比较高,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在联邦德国,人均销售额达不到十二万马克的企业是要破产的,而我们六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大致等于三万马克,尽管金陵厂在全国同行业中属于高水平,但在世界上只能属于低水平。’他接着说;‘所以我认为现在厂长难当好象还为时过早,在心理上一定要有一个今后的厂长还要难当的思想准备。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对各种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增强。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

    如何接受市场的挑战,余宝庆同志看法是:“当前,企业面临着困难和希望,风险和机会共存的大气候,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应表现在敢于把风险看作机会,善于从困难中找到希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在现在这种大气候中,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举例讲:“外汇紧张,汇率上升,无疑给需要用汇的企业增加许多困难,这是一种风险、一种冲击,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机会,因为外汇紧张不是对一个厂而言,所以谁能抓紧国产化的进度,减少外汇的依赖,谁就能取得生产销售上的优势’。接着他介绍丁该厂关于电子调谐器生产引进线的情况,他讲:我厂引进的生产线是全国同类厂投资最少,生产能力最小的一条生产线,我们在外汇紧张的条件下,首先就抓紧了国产化的进度,一年之内,国产化工作的进度就跑到了全国同行业的最前列,受到了原电子工业部的表彰。成为全国同行业中为彩电国产化配套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单位之一。由于我厂用汇少,生产受到的制约就比其他厂小,尽管我们的引进线投资和生产能力只及同类厂的30%,但实际的生产与销售量都超过了其它厂’。他深有体会地讲:“假如我厂没有外汇紧张这一情况,现在有可能我们还落后在全国同行厂的最后头。因为外汇一旦敞开供应,我们就找不到这种机会了。汇率上升对企业来讲又是一种风险,也觉得这又是一种机会。比如,我厂生产的调谐器就是利用汇串上升,而使日本和台湾同类产品竞争力减弱的机会,才打进国际市场的。所以讲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随时都会面临风险和困难,对一个经营者来讲,必须经受风险,解决困难,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有随时准备接受市场挑战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取得发展。他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起点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起点。企业经营者的精神状态,企业职工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竞争意识,往往又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强烈与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经营者如何对待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胜负关键在于经营者决策的正确与否。佘宝庆同志深有体会地讲:“1986年全国电视机销售昔遍减少,但我们用商品经济观念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发现电视机减产这一现象,正是商品经济规律所发生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减产的过程恰恰又是树立名牌电视机优势的过程。电视机总销售量也许会减少,但名牌机销售稳势大大上升,从而淘汰杂牌机。我厂亢分利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及时扩大为名牌电视机的配套,结果整个调谐器行业1986年的销售量比1985年下降30%以上,而我厂的销售量却上升36%,成为当年全国同行业中销售量最大的厂家之一,为我厂在全国调谐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

    企业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不仅表现在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材的态度上,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竞争需要人才,竞争也需要开放,需要在人才问题上实行开放政策。余宝庆同志认为:人才开放政策可以促使人才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说:‘早在1982年,我们就提出要实行人才开放政策,具体做法是:既要积极引进人才,又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是‘来者欢迎,去者欢送’。在我们厂,凡是提出调厂的,不管是谁,不管以哪种理由,一律放行。一开始。厂里有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致,觉得我们厂在浦东,又是集体厂,条件比较差,如果一律放行的话,最后人都走光了怎么办T虽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抱定宗旨,就是我们决不靠行政手段把人圃在一个圈子里,我们必须靠政策,靠我们的工作,不但要把现在厂里的人留住,使他们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吸引社会上各种人才到我们厂来工作。于是,我们横下一条心,如果这个政策执行后,人才只有出没有进,最后人才都流光了,只怪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也说明我们这个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他继续说c‘但我们也不是简单地定了这条政策就算了,而是做了大量工作。譬如:首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在厂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为他们排忧解堆,使来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觉得心情舒畅,另一方,我们特别强调‘去者欢送,来者欢迎’这一条。使很多调来本厂工作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有一位工程师从外厂调来,调来以后厂里专门分了一套20多平方米的房子给他,但不久他就跑到家乡去当丁一个乡镇企业的副厂长。对此,厂里反映比较强烈,觉得这套房子是企业的福利,要向他索回。我们感到,对于这套房子问题要表示理解,要做大家的工作,因为这位同志拿到我们厂分给他的房子以后,把原来的住房交给丁他原来工作的单位,而且我们认为,他一家四口人住20多乎方米只是解决了基本的居住问题,并不是得到了很高的享受,另外,住房问题既是福利问题,同时又是社会问题,做了这些工作以后,大家就比较谅解了。以后这位同志在乡镇企业工作遇到了困难,因为他是搞硬件的专家,不擅长搞综合性管理。听到他在乡镇企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信息后,我们就主动去找他,告诉他如果愿窟回金陵厂工作,我们仍然是热情欢迎。同时,帮助他打消了“好马不吃回头草”等思想顾虑,厂里也做了周围一些同志的工作。结果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金陵厂。回厂以后,在工作上麦现相当出色,在遥控器产品的开发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目前,遥控器已被上海市科委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的项目。余宝庆同志讲:‘类似这种情况的不只是他一个,我们厂有好几个,我们把“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作为我厂的宗旨。他深有体会地讲:“这几年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人才开放政策在企业的实行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厂的人才开放政策实行以后,一方面有人走,另一方面也有人来,来的人感到这个厂好,就再介绍其他人来,结果形成了人才引进的‘扩大再生产’的趋势,改变了我们厂人才奇缺的局面。现在我们厂已经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左右,形成了一支能初步适应生产技术发展需要的骨干队伍。这对一个企业来讲,实际上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它标志着一个企业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它最终会转化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访问结束了,但在我们脑海里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厂长(经理)都能象余宝庆同志那样去正确理解困难的含义,积极地去克服用难,确立一个竞争观念,那么,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一定会被征服的,我们的企业是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