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区集体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意见
江一敏
一、集体企业职工的特点
1.职工的主体是青年。地区工业中85%是三十几岁的青年,当时里弄生产组的“老阿姨’几乎全部退休。合作联社中则是二十四、五岁的小青年。合作社和劳动服务公司的青年,有·一些是社会上的“小爷权’,学校里的“双差生”,考场上的“落第者”,还有一些是“两劳”释放人员。
2.青年的主体是回城青年。他们大部份是通过‘顶替’进企业的。相当多的‘老阿姨’退休后让女儿顶替,因此女青年的队伍很庞大。
3.企业中成双作对的多。夫妻俩同在一个企业或同在集体企业有一定数量。
4.文化素质比较差,普遍没有受过现代化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抽样统计,70%是初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只占3.3%。合作社青年名义上是高中毕业,实际水平不到初中。由于文化素质差,道德水平低下,各种违法乱纪和犯罪现象也不少。
5.有一定数量的病,残,低能青年。
集体企业职工有许多特殊的思想,突出表现为:
(1)自卑思想。他们自称为‘加里森”(街道里弄生产组),是“三等公民’,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低。
(2)离心倾向。许多职工对集体企业的前途没信心,效益差的企业职工希望早破产,早散伙,国家好安排。个别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职工也不安心,担心没保障,不能‘早涝保收”,说垮就垮。据调查,有25%以上的职工不安心,想调出去.
(3)不满情绪。他们对工资低,奖金少、福利待遇差,反砍强烈四十多岁的中年工人一般是五十元左右的工资,他们说,孩子的工资也超过自己了。对多劳不能多得,工龄八年以上不能象全民一样病假不扣工资,意见也很大。有的厂规定病假三天,浮动工资全部扣光,基本工资再打六折,使有些职工有病也不敢请假。有些企业因任务不足,职工打折扣回家,有的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生活发生困难。有53%的职工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和福利设施,34%的职工要求完善劳动保护及福利政策。
(4)要求改革。要求坚持集体经济特征,还集体的本来面貌,成了集体企业职工的经常话题。他们说,在完成政治任务时,比如买国库券,支援灾区、捐献,义务和全民是一样的,税收政策也没有区别,而在加工资时就不一样,要比全民低,比全民晚。有人说,“画家没出一分投资,我们却上交几十个亿,国家还要一刀一刀地斩我们。”
集体企业负担太重,一是退休工人多(全市20余万人)。二是各种社会摊派多,尤其是对要交10%的利润给街道不满。三是企业留利过低。大家感到现在改革的环境还不宽松。
集体企业职工产生这些思想的根源,首先是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把集体经济当作·过渡经济”,影响着人们认识集体经济存在的长期性,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使在“小集体”,‘新集体’的地区企业职工产生自卑思想。其次,在指导思想上把发展集体企业当作安排知青就业的‘权宜之计’。再次,在管理体制上,忽视了集体经济的特征,照搬国营企业的一套办法,既照搬全民,又比全民{氏一等,往往是“重全民轻集体,先全民后集体,保全民压集体”,使企业投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缺乏活力,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集体企业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习·能根本解决。
二,地区集体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现状
地区集体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忽视集体企业职工的思想特点, 缺乏针对性,因而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也有不少集体企业针对职工的思想特点,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部分企业的共同点是:
1.指导思想比较明确。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经济工作中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寻找职工思想教育的新天地。
2.工作方法比较对头。他们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职工要“爱厂如家”,首先要使厂有可爱之处。他们不尚空谈,而是注重“感情投资”,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为职工办实事,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3.教育形式比较灵活。既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注意采用小型、分散、业余.灵活等多种形式,使思想教育充满了活力。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只停留在半月一次一小时的班组学习上,而学习内容也只是·读读报纸,一读了之’。或者是停留在完成政治任务上。
极大多数的职工对目前的思想教育是不满意的。许多政工干部也认为是思想不适应,队伍不适应,内容不适应,形式方法不适应。有人概括为‘五不五难”,即,必要的制度不健全,时有时无堆坚持,思想教育不系统,零敲碎打难见效,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堡垒作用难发挥;工团作用不明显,两翼齐飞难实现,教育形式不活泼,呆板枯燥难疏导。
三,如何改进集体企业的思想教育
1.在教育内容上,特别应该进行集体经济地位作用认识的再教育。集体经济和国营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可以互相学习, 长期共存,可以通过各自的发展道路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都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发挥作用。使职工挣脱低人一等的自卑思想的枷锁。
2.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寓思想教育于经济工作中。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企业,必须是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同步抓,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活跃的都是生产任务饱满、职工收益稳定的企业。不少企业的领导反映,生产正常,企业在上升,思想问题也少,有丁也好做。因此,企业领导除了要对职工进行国家大目标总任务的教育外,更要注意结合本企业改革的目标和生产任务,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和教育。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都应提出一个奋斗目标,明确这个时期企业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而目标一经确定, 就要及时统一职工思想,使每个职工都要为目标而积极工作。职工思想教育同样也要围绕这个目标安排内容,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职工只要真正看到了企业的前途,就能克服‘离心倾向”.有62%的职工表示“只要搞得好,就愿意干下去”。
3。在工作方法上,更加需要“感情投资’。由于集体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就更应密切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职工教育要力戒“唱高调”,‘放空炮”,而要把感情真正渗透到职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去.企业越是能为职工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职工就越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进行‘感情投资’时,不应忽视退休职工,因不少职工是顶替而来,做好了退休工人的工作,实际上是做了两代人的工作。“感情投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体贴基础上的同志情,只要确实投在‘感情’上,那么“感情投资’比奖金更能唤起人的工作热情,发挥出比其它投资更大的效益来。
4.在组织形式上,尤应强调发挥班组作用。集体企业有厂小,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必须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组作用。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环节,是职工的‘第二家庭’。在班组中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协调的环境,就能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人事关系更为协调,人力资源得到开发,使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得到增强。
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是选配好班组长,加强班组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据反映,有42%的职工认为班组长的政治、业务素质一般比较差,使班组各项工作抓不起来。
5.在管理制度上,更应尊重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力。集体企业在组织上的群众性,决定丁在管理上的民主性,实行民主管理是集体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集体企业应比全民企业具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忽视了集体企业的这个特点,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就不能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证,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
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对这个形式,相当多的企业并投有充分认识它的意义井很好地利用,职代会并没有真正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34%的职工认为,所谓审议重大决策,监督评议干部,只是走走形式,开职代会,只是‘厂长做报告,书记发号召,代表叫声好”而已,如果职工只有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义务,而没有管理企业的权力,就会挫伤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那么任何思想教育,不管多么精彩动人,到头来,也只能是“竹篮打水’.
集体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只有真正遵循上述特点,才可望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