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安区集体工业的发展战略
王功琪
目前的区属集体工业,是由原来生产加工组演变而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年—直徘徊不前,基本上处于1958年创办时的水平。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在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激励下,静安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制定了‘不失时机,全面发展,改变面貌”的战略方针,并且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外部条件,又相应地采取灵活策略和决策,推动了静安区集体工业飞速发展。至1988年底,工业总产值可达到4.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0倍,利润可达到4850万元,比1978年增长5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可达到32500元,比1978年提高31倍,人均创利税可达到4667元,比1978年增长,倍,固定资产净值为3100万元,比1978年增长3倍, 自有资产总值超过一亿元,比1978年增长4倍。尤其是技术,设备,管理水平有较快的提高,为生产力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扎实的基础。
静安区这十年中,采取了以下的决策。
(一)择优保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属工业百事待举, 百废待兴。区局根据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思想,集中了全局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重点扶持少数有发展前途的企业。1981年本市地区工业中,第一个百万富翁(延中复印机厂)的产生和延中复印中心、威海储运中心、凯乐无线电厂等骨干企业的相继出现,都是择优保重点的结果。今年尽管形势严峻,但还是取得新的发展,这是与区局系统有15个百万富翁作支柱分不开的。
(二)发展边缘产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区属工业面临实力雄厚的全民工业和经营灵活的乡镇工业的夹击。根据局系统内文化,技术素质较高,社会条件、地理环境较优的特点,拟定了开拓,发展边缘产品的方针。即挑选那些全民大工业不愿意搞的,而乡镇工业限于技术条件一时搞不上去的产品(主要是五大工业配套的非标或特种需要的产品,如:快速充电机、锅炉控制箱、热熔粉、力距限制器、气割工具、密封接线盒等)作为发展重点。这种产品竞争对手相对较少,生产比较稳定,生命周期较长,经济效益也较高,确实起到了地区集体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借鸡生蛋
生产日用消费品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生产批量大,占用流动资金多,厂房宽敞,利润率较低,这对资金短缺、厂房狭小、成本较高的区属工业恰恰是个弱点。区局分析了自己的优势是设计能力强,企业声誉好,供销渠道通,这些恰恰是乡镇工业的劣势。如果区局和乡镇工业的优势(场地宽敞,人工费用低、有资金,有设备)结合起来,就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借鸡生蛋’。华新服装厂虽是个弄堂小厂,却能成为百万富翁,就是由于较早地与乡镇企业结合。所以在服装、针织,箱包,注塑等行业中普遍推行,都起到投入少、产出多的良好效益。
(四)以工为主,以贸促工
1986年社会上刮起一股经商办公司的热潮,静安区局清醒地认识到,一哄而起,大家经商,不仅打乱社会分工,就从企业来说,由于不熟悉商业业务,不了解市场趋势,容易产生盲目经营弊端,最终导致严重积压或受骗上当,使企业造成亏损。同时,由于热衷经营,放松了对工业生产规划,领导或资金被占用而无力发展工业生产,使工业萎缩。因此,静安区局明确提出,我们是工业部门,应该以工为主。为了有利于促进工业生产,可以适当搞些第三产业,但领导者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发展工业生产上面。三年来实践证明,这个方针的贯彻,对稳定本区工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改造消化老企业
根据市政府关于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指示精神,结合静安区地处闹市中心的地理优势和侨眷及港澳门胞较多的有利社会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创办中外合营企业,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突破口。同时,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同消化改造老企业结合。去年,凯乐无线电厂与港方合营时,曾有不少非议,但我们力排干扰,坚持这一方针。通过一年半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坚持方针是正确的。二年多来,静安区局先后创办二十家中外合营企业,而且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稳定本区经济,促进生产发展,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最近,党中央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是又一次经济大调整。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地区工业怎么办?我认为,应该以变应变,要重新拟定我们的战略。如果说,前十年,我们是战略进攻的话,那么以后几年(大概要五年)是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的战略思想应该是,“稳住生产,积聚力量,寻求机遇,再图发展”。具体说有下列点:
1.生产速度要压低。今后几年,产值的增长速度,以5%左右为宜。每年增长的绝对值在2000万元一3000万元之间,这样本区的资金和原材料配套还能适应。
2.收录机生产要力争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情况。已得到的优势不能丧失,已占据的市场千万不可轻易退出。即使出现了十分困难的局面,也要千方百计坚持住。
3.每年挤出300万元左右的财力,投入技改项目,使本区工业系统的技术装备逐步提高完善。目前,全局固定资产只有3200万元,并且集中在几个大企业里,多数企业固定资产人均在1000元以下,而流动资金占用量则是固定资产的4倍以上。这既反映出资金投向不合理,又反映出局内产出结构不合理,基础力量薄弱,经不起风浪的冲击。要下决心在以后几年改变这个状况。
4。化大力气,抓企业管理。十年来,通过全面企业整顿,工业普查,管理水平比以前确有提高。但是,由于工业生产发展很快和商品化程度提高,现有管理水平远远不相适应。有相当一部份企业其管理水平之低下,令人难以置信。全局每年要浪费数百万元财富,与管理水平不高不无关系。现在是个抓企业管理的有利时机。战略相持阶段的各种较量,实际上是企业素质较量,归根到底是人员素质较量。因此,抓企业管理还要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结合起来。
5。要拟定发展规模经济的规划。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为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小型企业联合起来,组成规模经济或集团经济与大中型企业相抗衡,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着手规划或组建企业集团,把同行业,同工种的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组合起来,形成相当规模,具有一定实力的集团,以增强竞争能力。可先把录音机,印刷、服装.箱包,塑料等行业组织起来,建成半紧密型的企业集团,以利统一对外展开市插竞争。
6.要把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1987年,局拟定的产品结构调整方案,从目前分析仍是可行的。要改变收录机行业比重过大的局面,尽快将机电行业发展起来,将加工为主的生产结构改变成加工,制造并重的生产结构。并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相应地搞好人员结构的调整,造就一批新一代的接班人,以解决青黄不接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