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企业振兴之路
永建录音器材厂 周兴德
上海永建录音器材厂是一家占地甚微,拥有630名职工的集体企业。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厂职工艰苦创业,将一家原来以简单的手工业方式生产玩具的街道小厂,改造和建设成为拥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以生产盒式录音机各类磁头为主的、电子工业部首家定点的专业化磁头生产厂。
永建厂生产的盒式收录机各类“山峰”牌磁头以型号齐,规格多、性能好,成本低。价格合理而冠于国内同行,1987年荣获上海市赶超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又得到厂广大用户的赞许,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供不应求。1986年起,根据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在立足于满足国内用户需要的基础上.产品打入香港和海外市场,受到外商的欢迎,声誉日隆。这家企业自1985年以来,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45%的速度连年增长,1984年工业总产值仅553.7万元,至1987年已达1725万元。利润更以较大的幅度成倍增长,1984年全年利润只有13.5万元,1986年猛增为246万元,为84牛的15倍之多,1987年又提高至502.34万元,比1986年又增长一倍以上。
永建厂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如此良好的经济效益,走上成功的道路,主要归结于沿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条企业振兴的道路。
一、引进是改变企业的素质.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979年该厂开始组织生产701盘式收录机。因适应当时的消费市场的需求,企业曾兴旺一阵。但就企业的技术素质、生产规模和能力却很难满足和适应现代电子工业飞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市场对录音机的要求发生急剧变化,款式新颖的盒式录音机猛烈地冲击了国内市场,盘式收录机节节败退,被迫退出市场。以生产701盘式收录机为主要产品的永建厂,很快面临了存亡攸关的局面,产品的更新换代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根据当时企业的技术素质和能力,仅靠自身的力量,以期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极其困难的。企业领导经过慎思,在取得了国家电子工业部通讯广播电视工业管理局、上海市仪表局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分析了我国录音机工业迅猛发展的势态,并对其他配套件的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我厂现有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决定从国外引进磁头生产的新技术和设备。
1982年,通过对国外磁头技术及生产的调研,在同内首家从日本引进了年产各100万套单声道收录机磁头组装线及交流抹音头E2183的生产流水线。引进了50台设备,42台仪器,1982年8月投入试生产,当年10月全线投入生产。至1986年底生产R2072单声道录放头和E2183系列抹音头共790万只,创利302万元,上交税金310万元,很快使企业初步摆脱了困境。
随着电子音响技术的发展,1984年后录音机很快又向立体声及中、高档机与袖珍机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磁头生产企业,也必须进一步开发磁头生产技术,以生产更多的高技术,高性能的立体声磁头,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此,1984年永建厂不失时机地再次从日本引进了Tc821系列盒式立体声录放磁头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该项目总共投资636.8万元,其中包含外汇173.7万美元。规定立体声磁头年产量为100万只及Tc211系列单声道录放头100万只。 引进了生产磁头专用设备共182台套,测量仪器171台,工夹具仍6付,精密模具29付,引进各类技术资料350册共三万余张。设备自1985年8月分批抵厂后,该厂抓紧了引进的各项工作,9月中旬流水线设备便安装完毕投入试生产1986年日月底就经过市、局各级领导验收,项目顺利竣工,正式投入生产。通过这一引进,使我厂的磁头产品又增加了二大系列,九个品种,二十七种规格.这些产品设计先进,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质量稳定可靠,均为八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并为企业每年增加200万元的利润,同时也使企业的技术素质提高丁一大步,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姣姣者,以质量性能好、成本低、规格齐全而名遐全国,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并且从1987年开始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前后两次引进,有效地改变了企业的技术素质,使永建厂磁头生产的水平向前跃进十多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引进,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迅速地掌握了盒式录音机磁头的设计方法、技术要求,加工手段、技术标准等技术,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摆脱了困境,完成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为发展我国的录音机工业作出了贡献。
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迅速改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
二、充分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努力提高引进技术和产品国产化配套能力,是取得引进长期效益和成功的一项战略任务. 通过二次项目引进的实践,永建厂认识到,要取得技术引进项目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预期目标,使引进项目取得成功,充分重视,并抓紧实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引进产的品国内配套能力,这是企业在项目引进后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战略任务。否则,将受制于人,引进的项目和产品很难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只有短期效益,甚至将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至引进的失败。
我国外汇短缺,这一困难在近期内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能依赖国家长期拨款用来进口原材料,这必将会影响材料的进口和采购,又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汇率不断变化,使产品的成本不断增长,获利越来越少。再如进口的设备,仪器仪表、工装夹具,长期使用,会有磨损,精度超差,若不及时维修,更新零部件,势必影响产品质量。如此等等,一切仅仅依赖于进口,峭“洋面包”,靠“输血”,企业的生产不能稳定,效益不能持续,路将越走越窄,也就谈不上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要避免这一切后果的唯一的出路,就要抓紧和充分重视对引进技术的全面消化吸收,结合我国的国情,企业的实情,化“输血”为“造血”,创出自己独特的技术和工艺,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和自生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取得引进项目的长期,稳定的效益。
永建厂根据1982年第一次引进的经验教训,在1984年立体声磁头技术、设备项目引进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丁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工作,动员和组织了全厂的科技人员和职工,进行了大量和细致的消化和吸收工作。
首先,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攻关作用,在选送出国培训人员中,提高科技人员的比例,挑选那些有一技之长,精于业务,事业心强的人员。出国前,根据每人的特长和工作的安排,选定各自的任务和课题,从而学有方向。回国后,又让他们作为骨干,开办短训班,把各自学到的技术和技能,传授于其他职工,从而以点带面,迅速提高职工的素质,迅速掌握先进的技术。
第二,加强和重视引进技术资料等软件的消化和吸收,随同项目的引进,有着大量的技术资料、工艺文件,这是一批极为珍贵的财产。为了使这些资料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厂领导及时地组织科技情报人员,进行丁资料的分类、整理、翻译、校对,而后送到各有关部门,并组织力量,进行学习、分析,不仅很快地掌握了从设计到工艺的有关技术,同时结合企业的实情及我国录音机工业的情况,吸收了引进资料的精髓,剔除了某些不合理以及不适于我国国情的有关内容,编写和整理出了适合于本企业生产并能指导生产的产品标准、工艺文件等一套资料,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生产。
第三,推行承包责任制,加强对国产化的领导,加快国产化步伐。为了推动引进产品的国内配套攻关工作,加快国产化工作步伐,永建厂在项目引进的同时,立即组织了有技术厂长和总工程师参加的国产化领导小组,根据产品和工艺的要求成立了以技术人员为主,各生产、管理以及物资配套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攻关小组。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全厂根据国产化攻关技术难度的大小,结合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试行和推行国产化经济责任承包制。首先按不同类产品的要求,制定了国产化攻关计划,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工作进度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又根据项目的攻关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由厂长,攻关领导小组,与技术部门、项目负责人制订承包合同,明确目标责任,奖金额度、分配方法和奖惩办法,分别签协。并定期召开国产化工作会议,检查,落实、协调进度。真正把国产化工作纳入了全厂工作的计划和重点,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国产化工作,加快了国产化工作的步伐。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磁头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以及工装模具,不少都属于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度、高难度的国内空白项目。例如立体声录放磁头产品的主要材料铁芯片,采用的是高导磁高耐磨、低失真、高精度的坡镆合金,除了在电磁性能;机械性能方面的高标准之外,仅几何尺寸的要求在厚度公差方面也要限于5微米之内,平整度要求每公尺小于0.02毫米。这些材料的国产化攻关,仪靠企业内的技术力量,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为此,走与科研单位相结合的道路,凭借科研部门雄厚的技术力量,联合攻关。及时与上海钢研所,北京冶金研究所;陕西钢研所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以横向联系,协作联合攻关的方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到1987年年底,先后完成了Tc211、Tc821等系列磁头产品的国产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如在模具国产化方面,铁芯片冷冲模,冲制0.094毫米坡镆合金带,零件精度高,毛刺要求小,特别是模具的寿命是模具国产化的难点,日方引进的模具设计要求为5000万冲次以上。为了攻克这些难关,在仪表局科技公司的支持下,特别在王槐荫工:程师的帮助下,运用从美国引进的软件,采用CAD手段顺利地攻克了模具设计。在攻克模具材料的硬度时,又依靠上海材料研究所的支持,联合攻关,不断摸索,多次试验,最后攻克了硬质合金的难关。用国产材料制作的模具不仅在性能技术等达到了引进模具的要求,在寿命方面超过了日本模具的一倍。经过一年米的努力,已顺利完成了Tc821立体声磁头全套模具的国产化,在国内同行中列为前茅。其中的三付模具在1987年全国模具展览中,荣获优秀模具奖,分别获得市经委的全国优秀模具参展二等奖、三等奖。仅此一项可为国家每年节约近80万美元的外汇。
在机床、设备等国产化方面,也由于和上海机床研究所、浙江大学机械研究所紧密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仪解决了我厂一些关键设备的增添和更新,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国内同行业企业,为此得到了兄弟的厂的好评。
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加快技术进步,使企业不断增强后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引进先进技术的充分消化,吸收,用得到的先进技
术和手段,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不断增加后劲。为了
让更多的产品打入国外市场,提高生产效益,发挥引进技术的最大效益,永建厂一方面根
据市场需求,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进行改装,安装和改造了二条全国产化的生
产流水线,每年可生产300万只全国产磁头,从而提高丁企业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根
据中央及上海有关发展外向型企业的精神,果断地决策,在市经委和上海仪表局的支持
下,以“九·四”专项基金,扩产,改造立体声磁头生产线,通过1987年的努力,做到了
当年立项,当年受益,当年还款,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为了不断满足市场新品开发的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
不断推出新品,使原有的单一产品,发展成系列,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要。现有品种已
达6系列,70多种规格,并逐步推向各种音响、磁测磁记录多种领域。
几年来,上海永建录音器材/—在“引进,消化、吸收、改新”的道路上,找到了一条企业振兴之路,使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企业素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企业
得到了发展。职工的福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