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试论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
发行时间:1988-04-20
网站编辑:谢淦怀 王叙元
来源:研究所

试论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必须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

谢淦怀  王叙元

    在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化的新形势下,郊县工业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提出“七五后三年出口创汇30%的速度持续增长,到1990年,郊县工业出口交货值将达到57亿元,占郊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上升到26%,为上海出口创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县工业(包括县、镇、乡、村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出口创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7年的九年间,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8.2%,其中直接出口交货值完成77.8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4.5%。近两年来,郊县工业出口商品生产出现丁超前增长的好势头。1987年,郊县工业总,产值为15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交货值完成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96,尤其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1987年出口交货值完成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占郊县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83.6%。

    目前,郊县工业从事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893户,其中直接出口生产企业有573户,工贸联营企业已发展到84个,出口交货值已占郊县工业出口值的三分之一。这批企业已成为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业务上同全市25个外贸进出口公司衔接,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在出口贸易竞争中,已涌现一批质量好、信誉高的出口企业和“拳头”产品。年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0多家。松江工艺晶厂、青浦白鹤服装厂、川沙北蔡绣农厂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出口企业,“白熊牌’’薄荷脑,99‘大颗粒味精、肉用鸡、绣花女衬衫、氨纶弹力手套、“麻雀牌”被单,“葵花牌’’吊扇。珍珠项链,插芯门锁等被评为优质出口产品。天益味精厂生产的CODFO(口得福)大颗粒味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笫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牌奖。

    综合上海郊县工业出口企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适应性较强。郊县工业出口企业的规模一般在三、五百人,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的要求,发挥“船小调头快”的优势,受旧体制的影响苹少,有利于从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生产以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出口商品。郊县工业出口大宗商品有240多种,其中年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的“拳头”产品有近40种。各外贸公司收购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服装,丝绸、五矿、冢纺、针织,抽纱、工艺品,轻工等,其中服装、丝绸超过3亿元。在郊县工业出口商品中,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轻纺产品占直接出口交货值的60%左右。如传统的工艺品和抽纱品,纯属手工加工工业,现在城市工业已很少生产,主要由郊县工业承担。这是郊县工业发展出口商品的优势之一。

    三是出口产品所需原辅材料逐步趋向以进养出,两头在外为主。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最老的港口之一,但是上海地方资源紧缺。因此,上海外贸采取“以进养出”进料加工及“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扩大出口,为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

    四是经营上工贸合作,以外贸为先导,工业为主体。上海作为老口岸基地,对外贸易的基础较好。郊县工业充分依靠工贸结合的优势,加强工贸合作,一致对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工贸联营企业发挥了工贸双方的长处,扬长避短,使出口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前,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的精神,上海要大力开拓“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走上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道路。郊县工业要充分运用上海口岸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优势,努力实现由“内向型”经济为主朝‘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方向转移,但是,上海郊县工业如何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扩大出口创汇作出新贡献呢?这就需要研究上海郊县工业的具体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道路、手段和方法问题。

    最近,沿海地区都在学习广东发展“三来一补”的工作经验。对比之下,我们有很大的差距。上海郊县工业开展“三来一补”起步较早,开始时发展也较快。八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补偿贸易项目,不少已成为我们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起点。但是以后发展不快,没有很好打开局面。而广东省利用毗邻港澳,关系众多、交通便利等独特优势,抓住当前日本、亚太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外币升值的有利时扎积极承接各种批量小、交货期短的加工定单,使“三来一补”业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因此,广东地区、具有的独特条件,我们是不能相比的。可是,我们上海有自己的优势,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总起来说,不外乎改善外部环境和完善内部条件两个方面。

    上海是大工业城市,又是科学基地和外贸口岸,技术先进,科学发达,人才集中,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主要的弱点是政策不够灵活、经营机制呆板,原材料与资金不足。从郊县工业来看,它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多品种、小批量、交货快,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但是企业管理落后,技术基础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等是自己的弱点。按照这个情况,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进一步发挥工贸结合优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抓紧人才培训,建立“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企业,努力开拓出口创汇工作新局面。但是,从上面各种战略措施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如何结合上海的具体条件,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人才开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国际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产品,为国家增加出口创汇。这是关系到上海经济振兴的一件大事。

    就近几年情况来看,上海郊县工业虽不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装备,生产面貌有一定的改观,但按产品结构的整体而言,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革命的步伐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这叶’趋势如果认识不足,长期停留于技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状态,上海郊县工业出口产品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投入较大的劳动量,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它的先决条件是廉价的劳动力。目前,上海农村劳动力已开始出现不足的情况,乡镇企业务工社员已达120多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以上,一些近郊地区已达70%以上,务工社员人均收入达1030多元,工资含量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有些企业为了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不得不向江、浙等外省地区招工,或把服装、抽纱晶、工艺品发外省地区协作加工。因此,上海郊县工业一般技术、质量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劳务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转移,正在逐步减弱竞争能力。最终必然由外省地区所代替。可以断言,上海郊县工业除必须保留特有手工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外,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开拓技术密集型产品,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总趋势。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上海郊县工业要依托上海科技先进的优势,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推进技术进步,抓紧人才培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扩大生产力中,必须坚持走以内涵为主发展生产的路子,依靠挖潜、革新、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办好现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切不能再搞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的简单扩大生产力,以免造成损失,以致影响宏观经济效益。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要充分运用上海口岸的有利条件,加强工贸合作,不断增强出口贸易的技术手段,把工贸双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业务,  形成一批‘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搞好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上海郊县工业走上世界经济舞台,让更多更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出口创汇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谢淦怀为上海市农机工业局副局长    王叙元为上海市农机工业局办公室调研员)

试论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
发行时间:1988-04-20
网站编辑:谢淦怀 王叙元
  
来源:研究所

试论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必须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

谢淦怀  王叙元

    在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化的新形势下,郊县工业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提出“七五后三年出口创汇30%的速度持续增长,到1990年,郊县工业出口交货值将达到57亿元,占郊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上升到26%,为上海出口创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县工业(包括县、镇、乡、村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出口创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7年的九年间,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8.2%,其中直接出口交货值完成77.8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4.5%。近两年来,郊县工业出口商品生产出现丁超前增长的好势头。1987年,郊县工业总,产值为15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交货值完成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96,尤其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1987年出口交货值完成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占郊县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83.6%。

    目前,郊县工业从事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893户,其中直接出口生产企业有573户,工贸联营企业已发展到84个,出口交货值已占郊县工业出口值的三分之一。这批企业已成为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业务上同全市25个外贸进出口公司衔接,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在出口贸易竞争中,已涌现一批质量好、信誉高的出口企业和“拳头”产品。年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0多家。松江工艺晶厂、青浦白鹤服装厂、川沙北蔡绣农厂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出口企业,“白熊牌’’薄荷脑,99‘大颗粒味精、肉用鸡、绣花女衬衫、氨纶弹力手套、“麻雀牌”被单,“葵花牌’’吊扇。珍珠项链,插芯门锁等被评为优质出口产品。天益味精厂生产的CODFO(口得福)大颗粒味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笫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牌奖。

    综合上海郊县工业出口企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适应性较强。郊县工业出口企业的规模一般在三、五百人,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的要求,发挥“船小调头快”的优势,受旧体制的影响苹少,有利于从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生产以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出口商品。郊县工业出口大宗商品有240多种,其中年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的“拳头”产品有近40种。各外贸公司收购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服装,丝绸、五矿、冢纺、针织,抽纱、工艺品,轻工等,其中服装、丝绸超过3亿元。在郊县工业出口商品中,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轻纺产品占直接出口交货值的60%左右。如传统的工艺品和抽纱品,纯属手工加工工业,现在城市工业已很少生产,主要由郊县工业承担。这是郊县工业发展出口商品的优势之一。

    三是出口产品所需原辅材料逐步趋向以进养出,两头在外为主。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最老的港口之一,但是上海地方资源紧缺。因此,上海外贸采取“以进养出”进料加工及“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扩大出口,为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

    四是经营上工贸合作,以外贸为先导,工业为主体。上海作为老口岸基地,对外贸易的基础较好。郊县工业充分依靠工贸结合的优势,加强工贸合作,一致对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工贸联营企业发挥了工贸双方的长处,扬长避短,使出口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前,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的精神,上海要大力开拓“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走上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道路。郊县工业要充分运用上海口岸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优势,努力实现由“内向型”经济为主朝‘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方向转移,但是,上海郊县工业如何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扩大出口创汇作出新贡献呢?这就需要研究上海郊县工业的具体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道路、手段和方法问题。

    最近,沿海地区都在学习广东发展“三来一补”的工作经验。对比之下,我们有很大的差距。上海郊县工业开展“三来一补”起步较早,开始时发展也较快。八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补偿贸易项目,不少已成为我们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起点。但是以后发展不快,没有很好打开局面。而广东省利用毗邻港澳,关系众多、交通便利等独特优势,抓住当前日本、亚太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外币升值的有利时扎积极承接各种批量小、交货期短的加工定单,使“三来一补”业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因此,广东地区、具有的独特条件,我们是不能相比的。可是,我们上海有自己的优势,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总起来说,不外乎改善外部环境和完善内部条件两个方面。

    上海是大工业城市,又是科学基地和外贸口岸,技术先进,科学发达,人才集中,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主要的弱点是政策不够灵活、经营机制呆板,原材料与资金不足。从郊县工业来看,它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多品种、小批量、交货快,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但是企业管理落后,技术基础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等是自己的弱点。按照这个情况,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进一步发挥工贸结合优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抓紧人才培训,建立“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企业,努力开拓出口创汇工作新局面。但是,从上面各种战略措施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如何结合上海的具体条件,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人才开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国际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产品,为国家增加出口创汇。这是关系到上海经济振兴的一件大事。

    就近几年情况来看,上海郊县工业虽不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装备,生产面貌有一定的改观,但按产品结构的整体而言,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革命的步伐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这叶’趋势如果认识不足,长期停留于技术落后的劳动密集型状态,上海郊县工业出口产品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投入较大的劳动量,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它的先决条件是廉价的劳动力。目前,上海农村劳动力已开始出现不足的情况,乡镇企业务工社员已达120多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以上,一些近郊地区已达70%以上,务工社员人均收入达1030多元,工资含量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有些企业为了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不得不向江、浙等外省地区招工,或把服装、抽纱晶、工艺品发外省地区协作加工。因此,上海郊县工业一般技术、质量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劳务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转移,正在逐步减弱竞争能力。最终必然由外省地区所代替。可以断言,上海郊县工业除必须保留特有手工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外,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开拓技术密集型产品,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总趋势。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上海郊县工业要依托上海科技先进的优势,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推进技术进步,抓紧人才培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扩大生产力中,必须坚持走以内涵为主发展生产的路子,依靠挖潜、革新、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办好现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切不能再搞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的简单扩大生产力,以免造成损失,以致影响宏观经济效益。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要充分运用上海口岸的有利条件,加强工贸合作,不断增强出口贸易的技术手段,把工贸双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业务,  形成一批‘贸工农”出口商品基地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搞好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上海郊县工业走上世界经济舞台,让更多更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出口创汇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谢淦怀为上海市农机工业局副局长    王叙元为上海市农机工业局办公室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