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在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1988-04-20
网站编辑:沈一成
来源:研究所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在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沈一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上海的手工业晶和工艺美术品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上海城镇集体工业的生产方向同样必须以外向型经济作为自己的战略方针。近几年来一直坚持把出口商品生产放在首位,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促进城镇集体工业的全面发展。

    (一)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上海二轻(包括全民和集体企业)直授承担出口生产任务的有326户,占企业总数的53.2%,职工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1984年出口产值16.82亿元,占工业企业总产值27.I%。年出口创汇在]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42尸,创汇额在500万美元以上有玩具、电扇,皮鞋、地毯、涤棉服装、棉布服装等14只,在300万到500万美元的有锁、伞,机绣品等10只,在100万到300万美元的有40只。1980年到1984年6月,全国轻工系统在国际上共有64个出口产品获得80块奖牌。其中上海二轻有19个产品获20块奖牌。二轻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30个,有的产品已行销到工业发达国家,如对欧美出口已占出口创汇总额的2107%,对日本出口额已占11.2%。如上海绣品厂主要生产台布、窗帘被套、枕套、头巾,绣袍等多种款式和规格韵绣品,远销美、日、西德、法、意、中东、港澳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至1987年的8年中,该厂产值为2.64亿元,其中外销产值2.12亿元,占80.3%,85、86、87三年中创汇2000万元,税利1000多万元。产品质量在历年国内评比中获奖。如1985年宫灯牌系列餐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郊县城镇集体工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的企业达到99户,其中出口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日户,500万元以上的有12户,创汇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服装、抽纱品,工艺品、五金、工具等。崇明县城镇集体工业企业重点发展电扇、电吹风,电冰箱和胶木电器等家用电器出口产品,创汇额已达5100万元。区属街道工业已建立60余个企业为出口专业厂,生产的箱包、衬衫、鞋帽、床上用品、绣花窗帘,工艺品等产品,  已畅销欧美、东南业等国家和地区。

    (二)开展出口自销业务。如国内的出口自销“窗口”,上海市工:艺美术展销公司,  已形成了商品“名、特、优、新、全”的经营特色,成为上海品种最全、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影响最广泛的工艺品展销中心之一。自1979年创建以来,到1987年底,已接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旅游者170多万人次,被外宾誉为“东方艺术之宫”,成为中华工艺集锦。在S年中,销售总额近2亿元外汇人民币,税利4000万元,创汇6200万美元,其中1987年创汇1310万美元,比1980年的257万美元,增加4倍多,成为上海市为数不多的年创外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行列。最近,经上海市外经贸委批准二轻系统二个集体企业首获外贸进出口权,其中上海华生电器总厂,是由3个国营厂和9个集体厂组成的,另一个是上海市洗衣机总厂。

    (三)推行工贸联营,深化工贸合一的体制改革。二轻企业中,工贸联营的企业到1987年底已发展到18户。上海玩具工业公司(联社)和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玩具科,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第一个试点改革的工贸合一企业,上海玩具进出口总公司。  1987年7月,这个公司深化工贸合一的体制改革,在童车生产和出口上试行了厂科合一,产销一体,原由集体性质转变为全民性贡的上海童车厂承包经营公司的童车出口业务。实质上是实行工厂自营出口的有益探索。在短期内,就显示出效果。1987年上半年该厂仅出口创汇14.6万元,试行厂科合一体制后,  7月份仅与美国一家客商就谈成一笔10万辆童车,64万美元的生意,9月份又成交了1988年度24万辆,155万美元的订货。

    (四)利用外资,发展“三资”企业。1987年底二轻系统已批准的合资企业有8项,总投资额301l万美元,其中吸收外资1125万美元,占37.4%。其中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兴利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中道工艺帽制造厂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已开业投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1981年完成利润540万元,开业二年已收回全部投资。上海兴业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87年利润达270万元,比86增长1.5倍。上海开隆投资开发公司是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在港澳和特区的外向型企业的实体性公司。已在珠海设立开隆投资开发公司,在深圳建立二轻工业贸易公司,在香港设立申海有限公司和培罗蒙西服公司,等等。区街工业在1984—1985年中,仅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业,1986年一年中就有9家企业开业,合营项目一般属中小型,在现已开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有的生产轻工产品,如海昌隐形眼镜,沪港渔具、蒙丽莎时装万事达P、V、、C运动鞋、长城皮革制品等,有的生产工业上急需的配套产品,如发泡包装材料、尼龙粘扣带,技术较为先进的约占三分之一,平均每户吸收外资60万美元,最高一家为200万美元,最小的为12万美元。

    (五)适应出口需要,发展对内经济联合。二轻系统到87年底,已发展经济联合组织(联营企业)377户,工业产值7.66亿元,  占全局总产值的12.5%。其中设在市郊各县的有235户,占62%,产值占?5%,同兄弟省市联营的有142户,  占35%,产值占25%。以优质名牌产品或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已达11个,如洗衣机、模具,电镀、轻工机械等行业,参加集团成员的有199户,其中跨地区组成的有七个,一般是半紧密和松散型的。一般都是环绕扩大优质名牌的紧俏产品而对内发展联合企业的,其中不少是为扩大出口而发展内联的。如上海蓬帆沙发厂,同上海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联营在浙江余姚市建立环球旅游用品厂,1987年土产出口旅游蓬20万顶,其中出口18.5万顶,出口产值达到{681万元,为国家创汇358万美元。又如上海丝织地毯厂自1971年生产出口的120道丝织地毯以来,十年中已出口丝毯12万平方米,创汇2160万美元,除本厂职1.650人外,还在浙江两省建立两个联营厂和65个加工厂,共有生产人员4000余人。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在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1988-04-20
网站编辑:沈一成
  
来源:研究所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在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沈一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上海的手工业晶和工艺美术品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上海城镇集体工业的生产方向同样必须以外向型经济作为自己的战略方针。近几年来一直坚持把出口商品生产放在首位,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促进城镇集体工业的全面发展。

    (一)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上海二轻(包括全民和集体企业)直授承担出口生产任务的有326户,占企业总数的53.2%,职工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1984年出口产值16.82亿元,占工业企业总产值27.I%。年出口创汇在]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42尸,创汇额在500万美元以上有玩具、电扇,皮鞋、地毯、涤棉服装、棉布服装等14只,在300万到500万美元的有锁、伞,机绣品等10只,在100万到300万美元的有40只。1980年到1984年6月,全国轻工系统在国际上共有64个出口产品获得80块奖牌。其中上海二轻有19个产品获20块奖牌。二轻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30个,有的产品已行销到工业发达国家,如对欧美出口已占出口创汇总额的2107%,对日本出口额已占11.2%。如上海绣品厂主要生产台布、窗帘被套、枕套、头巾,绣袍等多种款式和规格韵绣品,远销美、日、西德、法、意、中东、港澳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至1987年的8年中,该厂产值为2.64亿元,其中外销产值2.12亿元,占80.3%,85、86、87三年中创汇2000万元,税利1000多万元。产品质量在历年国内评比中获奖。如1985年宫灯牌系列餐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郊县城镇集体工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的企业达到99户,其中出口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日户,500万元以上的有12户,创汇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服装、抽纱品,工艺品、五金、工具等。崇明县城镇集体工业企业重点发展电扇、电吹风,电冰箱和胶木电器等家用电器出口产品,创汇额已达5100万元。区属街道工业已建立60余个企业为出口专业厂,生产的箱包、衬衫、鞋帽、床上用品、绣花窗帘,工艺品等产品,  已畅销欧美、东南业等国家和地区。

    (二)开展出口自销业务。如国内的出口自销“窗口”,上海市工:艺美术展销公司,  已形成了商品“名、特、优、新、全”的经营特色,成为上海品种最全、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影响最广泛的工艺品展销中心之一。自1979年创建以来,到1987年底,已接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旅游者170多万人次,被外宾誉为“东方艺术之宫”,成为中华工艺集锦。在S年中,销售总额近2亿元外汇人民币,税利4000万元,创汇6200万美元,其中1987年创汇1310万美元,比1980年的257万美元,增加4倍多,成为上海市为数不多的年创外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行列。最近,经上海市外经贸委批准二轻系统二个集体企业首获外贸进出口权,其中上海华生电器总厂,是由3个国营厂和9个集体厂组成的,另一个是上海市洗衣机总厂。

    (三)推行工贸联营,深化工贸合一的体制改革。二轻企业中,工贸联营的企业到1987年底已发展到18户。上海玩具工业公司(联社)和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玩具科,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第一个试点改革的工贸合一企业,上海玩具进出口总公司。  1987年7月,这个公司深化工贸合一的体制改革,在童车生产和出口上试行了厂科合一,产销一体,原由集体性质转变为全民性贡的上海童车厂承包经营公司的童车出口业务。实质上是实行工厂自营出口的有益探索。在短期内,就显示出效果。1987年上半年该厂仅出口创汇14.6万元,试行厂科合一体制后,  7月份仅与美国一家客商就谈成一笔10万辆童车,64万美元的生意,9月份又成交了1988年度24万辆,155万美元的订货。

    (四)利用外资,发展“三资”企业。1987年底二轻系统已批准的合资企业有8项,总投资额301l万美元,其中吸收外资1125万美元,占37.4%。其中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兴利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中道工艺帽制造厂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已开业投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1981年完成利润540万元,开业二年已收回全部投资。上海兴业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87年利润达270万元,比86增长1.5倍。上海开隆投资开发公司是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在港澳和特区的外向型企业的实体性公司。已在珠海设立开隆投资开发公司,在深圳建立二轻工业贸易公司,在香港设立申海有限公司和培罗蒙西服公司,等等。区街工业在1984—1985年中,仅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业,1986年一年中就有9家企业开业,合营项目一般属中小型,在现已开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有的生产轻工产品,如海昌隐形眼镜,沪港渔具、蒙丽莎时装万事达P、V、、C运动鞋、长城皮革制品等,有的生产工业上急需的配套产品,如发泡包装材料、尼龙粘扣带,技术较为先进的约占三分之一,平均每户吸收外资60万美元,最高一家为200万美元,最小的为12万美元。

    (五)适应出口需要,发展对内经济联合。二轻系统到87年底,已发展经济联合组织(联营企业)377户,工业产值7.66亿元,  占全局总产值的12.5%。其中设在市郊各县的有235户,占62%,产值占?5%,同兄弟省市联营的有142户,  占35%,产值占25%。以优质名牌产品或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已达11个,如洗衣机、模具,电镀、轻工机械等行业,参加集团成员的有199户,其中跨地区组成的有七个,一般是半紧密和松散型的。一般都是环绕扩大优质名牌的紧俏产品而对内发展联合企业的,其中不少是为扩大出口而发展内联的。如上海蓬帆沙发厂,同上海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联营在浙江余姚市建立环球旅游用品厂,1987年土产出口旅游蓬20万顶,其中出口18.5万顶,出口产值达到{681万元,为国家创汇358万美元。又如上海丝织地毯厂自1971年生产出口的120道丝织地毯以来,十年中已出口丝毯12万平方米,创汇2160万美元,除本厂职1.650人外,还在浙江两省建立两个联营厂和65个加工厂,共有生产人员4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