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简介
林 炜
一、美国企业是怎样建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
在美国,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EmPloyee Stoc kQwnerslip Plan)是指:在股份公司内,实行使公司的大多数职工(51%以上)至少拥有其公司部分股票的利润分享计划。职工所有的股票不一定有投票权,职工退休或离职之前也不一定能够出卖。建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范围局限在股份公司,包括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开公司与股票不公开在市场买卖的股份封闭公司,不包括合伙企业与业主企业。
美国企业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形式很多,有: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ESOP)、税收减免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TCESOP)、一般股份所有制计划(GSOP)、个人股份所有制计划(1SOP)及消费者股份所有制计划(CSOP)等。从筹集资金的来源分,主要有两类;一是由公司自筹资金设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Tust)的形式,二是由公司申请建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通过基金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实际实行中,往往被综合应用。
公司自筹资金设立股份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公司的税前总收入,即可税收入,而不是直接向职工收取股金,或从职工工资中扣减。每年提取的这笔基金,规模大致在整个公司职工工资总额的5%~25%。美国法律规定,在这个范围内,这笔基金可以免税(若超过25%,超过部分则不能免税,目前有的美国企业提取的金额已超过了25%)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提取的金额占工资总额的多少也有较大的差别。据统计:1980年,美国约7000家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企业中,约有32%的企业提取的比例在5%以下,37%的企业提取6—14%,31%的企业提取15~25%。
公司设立的职工股份信托基金,有点象内部银行,它可以用现金从现有的持股人手中以市场公平价格收买股票,也可以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有的公司甚至直接用股票或其他资产来建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
一般地,全日制工作的超过21岁的职工,为公司服务一年或一年以上的都有资格参加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在已设立的基金内,每个参加的职工都有个人的资产帐户。信托基金由公司董事会指搌的受托人管理,负责将股票分配给每个参加的职工。为了鼓励先进、留住有经验的职2E,每个参加计划的职工,其帐户内的股票是逐年增加的。比如,一个参加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职工年薪为20,000美元,公司规定他每年能够获得其工资的10%的股票,且每年递增10%,那么,如果他工作20年,当该职工离开公司时,他就能获得114500美元的股票CS,o=20,000x10%(1+1.1+1.1’+…+1.1 20):114500}。当然,职工股票到底值多少,不仅取决于每年分配给职工的股票值占多大的工资比例和每年的递增连度,还取决于职工的工作年限、工作成绩、股票行情和公司经营状况等其他因素。在职工离开公司或退休之前,职工的股票一般要留在信托基金内。在此期间,股票的增值或损失会按比例在职工的帐户内增减。而且,在职工离开公司或退休之前,职工不必为这笔财产纳税。当职工因退休,离职或丧失工作能力等原因离开公司时,其帐户内的股票会以一定的方式发给他,一般的形式为全额付予和分期付予,有时对两者也综合应用。职工持有了股票,可以自己保留、也可以卖给别人(但公司有最初优先权),也可以要求公司以公平的市场价格再购买。
另一种筹集股金的形式是:公司设立职工股份所有制信托基金,在最初可以按前一种形式将相当于工作总额一定比例的金额从可税收入中转至基金内,也可以没有这笔金额,而是公司以基金的名义,以公司担保基金以后有偿付能力,向银行贷款,用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公司的股票,或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由于美国法律规定,职工股份信托基金向银行的贷款可以减免一半利息。因此,也有一些美国公司把建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作为手段,以获取低息贷款。
目前有些美国公司与银行订立协议,将职工股份信托基金作为投资基金,委托给银行。公司按时将每年分配的金额交给受托银行,银行则主要经营基金内的资产,投资或再投资,以期达到使基金资产增值的目的。
二,美国企业为什么建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
美国的股份公司设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因为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对企业来说既有能享受税收、信贷优惠,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加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等等好处,但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最明显的是要将一部分利润与职工分享,还有其他一些损失和风险。所以,不同的公司设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目的存在差异,在不同时期,同一公司的目的也会有不同。概括起来讲,主要有:
1.作为职工的收益计划,即增加职工的额外收入,但不是以直接增加职工现金工资的办法,而是以更有利于减免税收的方法。公司以职工股份信托基金收买其新发行的股票然后分配给每个参加的职工,只要股票的价值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5%,公司的税收就可减少。而职工在离职之前也不必为其在基金帐户内的财产付税。 .
2.作为收买持股人股票的手段。美国除了一些股票公开在市场上挂牌买卖的股份公司外:还有部分公司的股票是不公开买卖的,其持股人的范围比较小,股票转让、出卖的余地也很小。这些持股入往往又是公司的企业主,这些人在退休之后,有的并不想再保有原公司的所有权,但愿意将整个公司都盘下来的人并不容易找到。所以,建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用以收买退休的企业主或其他持股人的股份,也是公司的一大目的。
3.集资,如果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它必须在总收入中付息。如通过职工股份信托基金贷款,情况就不同了。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对这种贷款减息50%。这样,就等于增加了公司的可税收入。部分可税收入因转到职工股份信托基金内,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这使公司的贷款从总体上看,不仅减免丁利息,而且可能会减免部分本金。
4.杠杆式收购公司的控制股。由于通过建立职工股份信托基金向银行贷款,可以获得很大的优惠,故有些公司的管理者或投资者就将信托基金作为手段,向银行贷取低息的优惠贷款,用以收购能控制企业的控制股,以达到操纵公司为其所用的目的。由于这种方式与直接收购公司股份不同,要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即职工股份信托基金,故称杠杆式购买公司控制股。
5.为了增加工人参与公司管理的机会。对股份公开公司来说,职工持有的股票是有投票表决权的。对部分股份不公开公司,往往也允许职工持股人对公司的重大问题进行投票。现在,出于这种目的而建立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公司,逐渐多起来,尤其在航空和运输业中。
三、美国政府如何推动企业实行职工股份制计划
自从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批鼓励企业推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美国的职工股份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1974年,全美国只有300多家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公司,但到1984年,数量已达到7000多家,有近1000万职工参加。
美国的职工股份所有制之所以能有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基础,二,美国国会通过颁布和修改一系列经济法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而行之有效的税收、信贷政策体系。
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倡导者门综合了供应学派和福利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认为以往的经济理论,包括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学说,都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生产领域,即所谓的“单因素”理论,这样做,并不能实现“普遍的资本主义”,即:使雇员也拥有生产资本,和促进经济的更大的增长。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将生产和分配结合起来,这就是所谓“双因素”理论。要实现“普遍的资本主义”,就必须通过分配,扩散现有企业的所有权,鼓励新的企业和资本家的形成,限制资≤:所有权的过份集中,并以此提高作为所有者的职工的积极性,以实现经济的更大的增长。“双因素”理论的实施方案就是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
从其理论基础看,美国的职工股份所有制汁划首先是一种利润分配或分享计划。其目的在于扩散现有的资产所有权,限制所有权的过分集中。但是,仅仅从社会公平这个角度,并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实行这种计划。据统计,除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之外的一些其他利润分享计划,一般都难长期推行下去,最多只能延续四年。因为这些计划只是单纯要求企业主将利润力.出一部分给职工,这使企业主的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辅之以能使企业有利可图的税收和信贷政策及法律保障,才能有效地推动职工股份制的进程。
美国目前实施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主要可归为:一、减税,二,减息。企业在可税收入中提取的职工股份伤信托基金可以免税。实际上,是对全部可税收入降低了税率。在美国,公司利润若超过100,000元,就必须缴纳46%的联邦税。从可税收入中每减去一元,就等于为公司增加了46分。由减税形成的职工股份所有制信托基金,可以增加短期的营运资金、促进资金流动。这对公司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从信贷政策来看,企业通过职工股份制信托基金向银行贷款,利息可以减免一半。从长期看,企业得到的好处不仅在于减少利息支出,还减免了部分本金。因为公司通过信托基金贷款,并向基金发放新的股票,等于将贷款转到公司手里。贷款运用后获到的可税收入又有部分被提取出来作为职工股份制信托基金,可以免税。如前所述,可税收入的扣除,等于为企业增加了收入。进而说明在还资金额中,有部分原应作为税收上缴政府,与原来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相比的本金也有部分被免掉了。也就说明公司贷款的利率下降了。
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减税实际上是对政府对公司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资助,减息使公司的资本成本降低。这些表面上对企业主有利的政策,客观上也推动了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发展。它弥补丁以往的利润分享计划使企业主无利图的缺陷,在政策设计时,兼顾了建立职工股份所有制与调动企业积极性两方面的要求。
四、美回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蛤我们的启示
美国企业实行职工股份制计划,直接目的并不是要把企业的所有权逐渐地交给职工,而是在税收和信贷优事的驱动下,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为目的而建立的。实行这种计划股份公司不论其职工股份的比重占多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能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出并必然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美国的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与我国目前在企业所有制改革中提出的企业股份制相比,在实施的目的和运行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主要是股票在股票持有人之间的重新组合,并以分享利润和筹措资金为主要目的,后者则期望把股份制作为企业所有制改革的理想模式,以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尽管存在这样的差异,但由于美国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公司是在不改变原公司的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职工参股的,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在企业中,尤其是在集体企业中,设立职工股的情况是相似的。因此,借鉴美国在实施职工股份所有制时的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分析其经济意义,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无俾益的。
美国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职工股份所有制必须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提高。美国的职工股份所有制计划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将部分公司利润分给职工用以提高其收入。当然,这笔利润在交给职工以前,仍然是作为企业主的资金用于资本的增值。但这项措施客观上确实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收入,留住丁有经验的职工,提高了职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根据美学者对一些实行此计划的公司作的实证研究,职工股份的设立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这参与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又是与职工从股份信托基金中得到的股份多少成正比的。从另一方面看,职工股份制的成功与否,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参与。由于多数职工股是有投票权的,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奠定了基础。据计算,在长期(至少8年以内),5%工资总额的投资可产生10~15%的公司控制股。职工参与管理和控制企业,是“扬弃劳动和资本对立”的开端。在我们的企业中,即使是在集体企业中,职工对管理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的。“所有权虚置”在这方面表现为企业职工的重大决策,甚至日常经常活动都无权过问。这样做的结果是:职工不能体察到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劳动积极性低落,进而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使我国的企业改革获得成功,给予职工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动力,并提高其经济收益,是至关重要的。
其二、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求企业主将自己的利益与职工分享,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企业利润无偿用于增加职工的工资,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及消除消费基金膨胀等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设立职工股份,用这笔基金投资于企业的发展,在扩大了生产规模的基础,再增加职工的收入,将是于企业和职工都有衬的事情。能吸引企业这么做的措施主要是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集体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税负太重,投资不足。如能结合企业的股份制,适当地对职工股份实行减免税,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对集体企业来说,按集体企业的性质和特点,恢复其集资入股的合作劳动的本来面目,则是集体企业的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三,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要有助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从长期看,要有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企业将一部分利润(实际上,由于免税的缘故,也包括了一部分原应上缴政府的税收)转为职工股份,致使全社会的可支配收入占GNP的比率下降,并增加了储蓄,从而也增加了投资。即使没有税收优惠,也会有效地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不断有所增加。目前暂时的减轻税负,是藏富于企业的良策、最终将从企业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总之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通过立法、采取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手段对企业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只有将职工、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短期和长期的利益,正确地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使职工股份所有制顺利地实行下去,才能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三得益,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