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余姚市二轻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论证会纪要
发行时间:1987-06-20
网站编辑:浙江省二轻总公司
来源:研究所

余姚市二轻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论证会纪要

浙江省二轻总公司

浙江省  经济学会

    (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社会生广力的发展,集体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目前的二轻经济管理体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产生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为了推动二轻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余姚市二轻总公司,对县级二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方案。浙江省经济学会受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的邀请,于四月上旬组织丁省内经济理论工作者九人考察组,历时八天,对余姚二轻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可供选择的几种改革方案比较权衡,进一步提出了组建企业集团的方案,并对实现这个方案的条件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写了考察报告。

    省二轻总公司和省级经济学会本着积极慎重的精神,又于六月五,六日两天在杭州召开了有省体改办、省经济研究中心,省计经委、省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宁波市二轻局和余姚市政府有关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代表,和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省联社。省社科院、省及杭州市委党校、浙江企业家俱乐部等从事经济研究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金华市,绍兴市的二轻局,杭州市体改办、市社联和宁夏中卫县二轻局也派代表列席会议。有关新闻单位也参加了会议。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邢逸初,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理事、上海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刚莅会指导。

    (二)

    论证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本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的精神召开的。首先听取了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经理部邵友章同志关于二轻体制改革和组建震宇实业集团的基本设想的介绍,听取了杨枫同志代表省经济学会考察组提出的考察报告。随后,对余姚市二轻体制改革的方向、特点和步骤,怎样实行政企分开,正确处理联社与集团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集团内部关系等同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余兢市二轻总公司提出的震宇实业集团章程(草稿)也作了议论和探讨。

    与会同志经过热烈讨论对以下几个问题取得了一致的认识。

    (一)当前进一步加快二轻管理体制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必须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考虑到二轻管理体制改革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也要考虑到二轻工业担负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活跃市场,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任务,也要充分考虑到二轻工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承受力,所以对二轻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不能要求改革一次就位,要有步骤地进行,要尽量减少震动,采取逐步过渡“潜移默化”的办法,以利于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二)建国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互助合作,二轻的集体所有制已不是单纯的个别企业的集体所有制,它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属于二轻系统集体公有的联社资金。目前余姚市联社资金达4600万元,占该市二轻系统资金总额的十6%。与会同志一致强调这笔联社资金属于集体的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所有制关系的性质,规定了它既不能上缴给国家,因为这将意味着平调,也不能瓜分给各个企业,更不能分到职工名下,因为二轻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状况几经调整,组合、变迁,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集体所有不是个人合资,也不能瓜分,更重要的是属于大集体的资财由联社集中使用,比之化整为零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二轻体制改革要保护集体所有制,既不能化大公为小公,更不能化公为私,也不能平调集体财产,而且还使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同时又要突破所有制的局限,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实现多种所有制的结合,发挥规模效益。

    (三)二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二轻总公司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党对集体经济政策的落实,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性公司,正在向具有经济实体性质的企业集团转化,当然政企不分的弊病依然存在。但事实证明,这个层次的存在,对二轻工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是其他机构不能代替的,这是管理和使用联社资金的需要,是发扬互助合作传统的需要,是适应市场变化发挥群体优势的需要。不能认为是部门观念的产物。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要注意坚持过去证明是成功的成果,不是把这个层次简单地砍掉,而是要使它转变为完全的经济实体,着重于理顺关系,使它完善,更好地发挥这个层次的作用。至于这个层次采取什么模式,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条件确定。在保留县级二轻经济实体的条件下,在一个县(市)的二轻系统形成两个经营层次,即县(市)的经营层次和基层企业的经营层次。这两个层次,都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都具有法人资格,以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资金的融合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依存,而又各自独立经营的平等的伙伴关系。

    (四)县级二轻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抓住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要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发展,加强横向经济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发扬互助合作的优势,有利于发挥多行业综合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

    (五)与会同志认为,余姚市二轻工业组建为实业集团把二轻总公司改组为集团总部的方案,是对县级二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符合政企分开、搞活企业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实际,是积极稳妥便于实施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考察组的考察报告和与会同志认为,由余姚市二轻总公司改组的实业集团,决不是简单的翻牌子,而是有了实质性的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1)由原来作为二轻工业主管部门的总公司转变为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2)原来总公司与企业,除了经济关系外,还有行政的上下级关系,现在企业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的关系是各自目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之间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根据目愿互利原则,通过资金互相融合和共同经营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3)原来总公司的领导人员由政府任免,对政府负责,强化了政企不分,现在实行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董事会选举、任命或聘任,对董事会负责,(4)原来总公司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现在企业集团则通过服务,经营、资金逞营等途径来增强总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集团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发展的目标。建立企业集团对于打破行业的束缚,拓宽经济活劫领域,对手发挥集团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搞活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

    与会同志还就建立企业集团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当前理论界对“企业集团’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学术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重要问题在于实践。大家认为企业集团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般的说,企业集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由一群企业组织起来的经济实体。余姚市二轻系统建立的企业集团与其它企业集团相比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1)在长期发展中各企业间形成丁共同的经济利益关系,近几年来又在市场竞争中为求得共同生存和发展,加深了这种利害一致的关系。企业集团是以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历史性。(2)企业集团是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集生产、流通、技术开发、职工培训.生活福利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体。(3)在集团内部,以各成员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又发扬企业间的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求得共发展。(4)集团实行多层次经营,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的关系采取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等多种结合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5)集团总部和各个成员企业,以集团整体的经济实体和群体优势为后盾,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横向经济联系,较之单个企业具有更高的信誉度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这些特点所具有的优势,必将有力地促进二轻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二)与会同志对企业集团发扬互助合作的传统,谋求共同发展,会不会发生“抽肥补瘦’.保护落后,损害先进企业积极性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的同志介绍丁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和设想。他们扶植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出口和国内市场需要的商品而利润微薄的企业,因人力不可抗拒原因而发生非经营性亏损的企业,由于历年扶持较少而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因市场需求突然变化需要转产的企业,扶持的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1)通过资金安排、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引导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2)统筹部分技术开发基金,奖励基金、福利基金,适当调节由于价格等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苦乐不均。与会同志认为,这些作法是可行的。近几年来余姚市二轻工业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开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及时地调整了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了群体优势,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这是值得发扬的成功经验。但要坚持资金有偿使用的原则,避免‘大锅饭’的弊病。

    (三)联社与集团的关系。与会同志认为,既然联社资金是客观存在,作为联社资金的合

法所有者的联社,就有存在的必要。对于联社以什么形式存在,具有什么性质,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把联社办成经济实体,有的赞成由集团代替联社,保留联社的牌子:有的认为联社与集团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多数同志认为,就联社资金来说,应该实行联社所有,集团总部管理,企业(包括集团的总部)使用的体制,既可理顺联社资金的财产关系,保证联社资金不受损害并得到有效运用和壮大,又使集团的经济活动不受联社及联社资金的局限。大多数同志对把联社办成行业协会的主张有异议,认为这与联社的性质相悖,也不符合实际。

    (四)政企分开。二轻总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后,原总公司执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由谁宋按替。目前各级政府既无这项编制又无经费,大家认为,余姚市提出的过渡办法,是现实可行的。即保留少数人仍挂“二轻总公司’(或“二轻管理局”)的牌子,行使政府的职能,待政府机构改革时再进一步解决。与会同志强调,这个保留的‘总公司’,必须与集团总部在职能上和人员上彻底分开。它是代表政府的,与集团的关系是政府主管部门同企业的关系,不9S同等看待,更不能把它看作集团的附属物。

    (五)行业多元化集团与行业归口管理。有的同志认为,多行业的企业集团只是过渡的组织形式,最后都将按行业的归口管理。许多同志认为,对行业归口管理应作具体分析,不韶笼统地认为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最后都要实行按行业归口管理。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有的行业有较多的企业,有的行业则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企业,在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较大、产品生命周期很短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变化频繁并有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些情况都使企业的行业归属难于确定。集团的行业多元化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且集团的行业多元化和企业的专业化并不互相排斥,相反还可以发挥互补的作用和综合的优势。集团内某些有较多企业的行业,可以建立行业性的支公司,还可以与集团外的企业建立横向经济联系。

    (六)企业集团的生命力。与会同志认为,这个企业集团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成员企业的活力和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吸引力,增强企业活力是整个集团生命力的基础。增强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总部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在于搞好总部自身的经营,增强经济实力,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于正确处理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切实搞好有效的民主管理,在于充分发挥联社资金及总部资金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集团总部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的需要,使集团内部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就可以增强集团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就可以为振兴余姚经济和浙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余姚市二轻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论证会纪要
发行时间:1987-06-20
网站编辑:浙江省二轻总公司
  
来源:研究所

余姚市二轻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论证会纪要

浙江省二轻总公司

浙江省  经济学会

    (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社会生广力的发展,集体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目前的二轻经济管理体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产生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为了推动二轻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余姚市二轻总公司,对县级二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方案。浙江省经济学会受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的邀请,于四月上旬组织丁省内经济理论工作者九人考察组,历时八天,对余姚二轻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可供选择的几种改革方案比较权衡,进一步提出了组建企业集团的方案,并对实现这个方案的条件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写了考察报告。

    省二轻总公司和省级经济学会本着积极慎重的精神,又于六月五,六日两天在杭州召开了有省体改办、省经济研究中心,省计经委、省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宁波市二轻局和余姚市政府有关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代表,和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省联社。省社科院、省及杭州市委党校、浙江企业家俱乐部等从事经济研究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金华市,绍兴市的二轻局,杭州市体改办、市社联和宁夏中卫县二轻局也派代表列席会议。有关新闻单位也参加了会议。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邢逸初,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理事、上海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刚莅会指导。

    (二)

    论证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本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的精神召开的。首先听取了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经理部邵友章同志关于二轻体制改革和组建震宇实业集团的基本设想的介绍,听取了杨枫同志代表省经济学会考察组提出的考察报告。随后,对余姚市二轻体制改革的方向、特点和步骤,怎样实行政企分开,正确处理联社与集团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集团内部关系等同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余兢市二轻总公司提出的震宇实业集团章程(草稿)也作了议论和探讨。

    与会同志经过热烈讨论对以下几个问题取得了一致的认识。

    (一)当前进一步加快二轻管理体制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必须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考虑到二轻管理体制改革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也要考虑到二轻工业担负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活跃市场,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任务,也要充分考虑到二轻工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承受力,所以对二轻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不能要求改革一次就位,要有步骤地进行,要尽量减少震动,采取逐步过渡“潜移默化”的办法,以利于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二)建国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互助合作,二轻的集体所有制已不是单纯的个别企业的集体所有制,它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属于二轻系统集体公有的联社资金。目前余姚市联社资金达4600万元,占该市二轻系统资金总额的十6%。与会同志一致强调这笔联社资金属于集体的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所有制关系的性质,规定了它既不能上缴给国家,因为这将意味着平调,也不能瓜分给各个企业,更不能分到职工名下,因为二轻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状况几经调整,组合、变迁,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集体所有不是个人合资,也不能瓜分,更重要的是属于大集体的资财由联社集中使用,比之化整为零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二轻体制改革要保护集体所有制,既不能化大公为小公,更不能化公为私,也不能平调集体财产,而且还使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同时又要突破所有制的局限,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实现多种所有制的结合,发挥规模效益。

    (三)二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二轻总公司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党对集体经济政策的落实,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性公司,正在向具有经济实体性质的企业集团转化,当然政企不分的弊病依然存在。但事实证明,这个层次的存在,对二轻工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是其他机构不能代替的,这是管理和使用联社资金的需要,是发扬互助合作传统的需要,是适应市场变化发挥群体优势的需要。不能认为是部门观念的产物。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要注意坚持过去证明是成功的成果,不是把这个层次简单地砍掉,而是要使它转变为完全的经济实体,着重于理顺关系,使它完善,更好地发挥这个层次的作用。至于这个层次采取什么模式,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条件确定。在保留县级二轻经济实体的条件下,在一个县(市)的二轻系统形成两个经营层次,即县(市)的经营层次和基层企业的经营层次。这两个层次,都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都具有法人资格,以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资金的融合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依存,而又各自独立经营的平等的伙伴关系。

    (四)县级二轻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抓住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要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发展,加强横向经济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发扬互助合作的优势,有利于发挥多行业综合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

    (五)与会同志认为,余姚市二轻工业组建为实业集团把二轻总公司改组为集团总部的方案,是对县级二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符合政企分开、搞活企业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实际,是积极稳妥便于实施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考察组的考察报告和与会同志认为,由余姚市二轻总公司改组的实业集团,决不是简单的翻牌子,而是有了实质性的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1)由原来作为二轻工业主管部门的总公司转变为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2)原来总公司与企业,除了经济关系外,还有行政的上下级关系,现在企业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的关系是各自目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之间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根据目愿互利原则,通过资金互相融合和共同经营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3)原来总公司的领导人员由政府任免,对政府负责,强化了政企不分,现在实行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董事会选举、任命或聘任,对董事会负责,(4)原来总公司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现在企业集团则通过服务,经营、资金逞营等途径来增强总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集团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发展的目标。建立企业集团对于打破行业的束缚,拓宽经济活劫领域,对手发挥集团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搞活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

    与会同志还就建立企业集团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当前理论界对“企业集团’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学术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重要问题在于实践。大家认为企业集团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般的说,企业集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由一群企业组织起来的经济实体。余姚市二轻系统建立的企业集团与其它企业集团相比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1)在长期发展中各企业间形成丁共同的经济利益关系,近几年来又在市场竞争中为求得共同生存和发展,加深了这种利害一致的关系。企业集团是以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历史性。(2)企业集团是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集生产、流通、技术开发、职工培训.生活福利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体。(3)在集团内部,以各成员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又发扬企业间的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求得共发展。(4)集团实行多层次经营,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的关系采取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等多种结合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5)集团总部和各个成员企业,以集团整体的经济实体和群体优势为后盾,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横向经济联系,较之单个企业具有更高的信誉度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这些特点所具有的优势,必将有力地促进二轻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二)与会同志对企业集团发扬互助合作的传统,谋求共同发展,会不会发生“抽肥补瘦’.保护落后,损害先进企业积极性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余姚市二轻总公司的同志介绍丁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和设想。他们扶植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出口和国内市场需要的商品而利润微薄的企业,因人力不可抗拒原因而发生非经营性亏损的企业,由于历年扶持较少而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因市场需求突然变化需要转产的企业,扶持的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1)通过资金安排、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引导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2)统筹部分技术开发基金,奖励基金、福利基金,适当调节由于价格等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苦乐不均。与会同志认为,这些作法是可行的。近几年来余姚市二轻工业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开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及时地调整了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了群体优势,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这是值得发扬的成功经验。但要坚持资金有偿使用的原则,避免‘大锅饭’的弊病。

    (三)联社与集团的关系。与会同志认为,既然联社资金是客观存在,作为联社资金的合

法所有者的联社,就有存在的必要。对于联社以什么形式存在,具有什么性质,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把联社办成经济实体,有的赞成由集团代替联社,保留联社的牌子:有的认为联社与集团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多数同志认为,就联社资金来说,应该实行联社所有,集团总部管理,企业(包括集团的总部)使用的体制,既可理顺联社资金的财产关系,保证联社资金不受损害并得到有效运用和壮大,又使集团的经济活动不受联社及联社资金的局限。大多数同志对把联社办成行业协会的主张有异议,认为这与联社的性质相悖,也不符合实际。

    (四)政企分开。二轻总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后,原总公司执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由谁宋按替。目前各级政府既无这项编制又无经费,大家认为,余姚市提出的过渡办法,是现实可行的。即保留少数人仍挂“二轻总公司’(或“二轻管理局”)的牌子,行使政府的职能,待政府机构改革时再进一步解决。与会同志强调,这个保留的‘总公司’,必须与集团总部在职能上和人员上彻底分开。它是代表政府的,与集团的关系是政府主管部门同企业的关系,不9S同等看待,更不能把它看作集团的附属物。

    (五)行业多元化集团与行业归口管理。有的同志认为,多行业的企业集团只是过渡的组织形式,最后都将按行业的归口管理。许多同志认为,对行业归口管理应作具体分析,不韶笼统地认为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最后都要实行按行业归口管理。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有的行业有较多的企业,有的行业则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企业,在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较大、产品生命周期很短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变化频繁并有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些情况都使企业的行业归属难于确定。集团的行业多元化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且集团的行业多元化和企业的专业化并不互相排斥,相反还可以发挥互补的作用和综合的优势。集团内某些有较多企业的行业,可以建立行业性的支公司,还可以与集团外的企业建立横向经济联系。

    (六)企业集团的生命力。与会同志认为,这个企业集团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成员企业的活力和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吸引力,增强企业活力是整个集团生命力的基础。增强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总部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在于搞好总部自身的经营,增强经济实力,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于正确处理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切实搞好有效的民主管理,在于充分发挥联社资金及总部资金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集团总部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的需要,使集团内部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就可以增强集团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就可以为振兴余姚经济和浙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