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所有制的第三产业当前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胡仁永
自1984年下半年起,全市陆续创办了一批第三产业。其中,集体所有制单位占了很大比重。如机电工业管理局现有243个第三产业单位,其中218个属集体所有制性质, 约占90%。
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第三产业单位,在方便群众,满足社会需求,填补商仆,旅馆业不足,拾遗补漏.修旧利废,扩大为用户服务,以及解决企业富裕劳动人员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但这部分第三产业单位由于仓促上马,不少单位还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一、所有制性质名实不副。
在近年创建d9众多第三产业中,虽集体所有制性质单位占了很大比重,但探其实质,大都名不副实。集体所有制单位应是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组织,其主要资金来源应由这个经济组织的职工共同集资入股。而目前大多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第三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全民企业,就是一些由职工集资的单位,其集资的数额占整个资金的比例也是甚微的。据机电工业管理局统计,该局现第三产业单位的资金共有3508,6万元,而职工个人集资只有530.9万元,占该局第三产业所有资金的14%。
二,指导思想不明确,出现了一些盲目经营现象。
在兴办第三产业的过程中,部分单位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片面认为办第三产业就是为了盈利,就是为了给职工多发奖金。标准件公司有一家单位,硬性规定该单位办的第三产业年终利润要达3.6万元,按30%作为职工福利计算,预计全厂职工每人可分得奖金50元,如达不到这一目标立即关门。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问题,还导致了经营方向上的盲目性,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结果给经营带来严重困难。电机公司一家第三产业单位,由于受社会上“西装热’的影响,大量生产领带,终因供大于需,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濒于关门。本市1984年后创建的第三产业,主要是由各系统工厂单位主办的,所以,其经营方向应根据‘发挥本行优势,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有益活动。
三,同主办厂的经济关系划不清,不少单位不具备独立经营的要求。
主办单位同第三产业单位的关系,应是法人关系,经挤伙伴关系。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第三产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经济条件,丧失了应有的法人地位,成了主办单位的一个经营部门。其主要表现在:不少第三产业单位的经理、主任,厂长等负责人都由主办单位领导兼任,主办单位同第三产业在经济上划不清,在资金、人员、场地和物资上互相占有,经济上存在业务交叉和转利现象。电器公司一家工厂将该厂生产的输出器拨给第三产业单位销售,原出厂价100元,拨给第三产业价格为70元,而第三产业以140元转销。如此一转手,获得的利润一部分作为工厂额外收入,一部分分给职工,给国家带来很大损失。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