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浅议
发行时间:1986-08-20
网站编辑:唐秋生
来源:研究所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浅议

市体改办  唐秋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所有制企业出现了多种形式集聚资金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情况,各企业集资兴办各种事业的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形式多种多样,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集体企业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近两年的改革过程中,有的集体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方面大胆创新,勇于试验。如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经银行批准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这是本市首先公开发行股票的集体企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公司发行股票十万股,每股50元,股金总额500万元,其中集体股4万股,金额200万元,个人股6万股,金额300万元。他们在发行股票前,经过调查和分析论证,提出了可行性报告。企业发行股票所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三方面;经营复印机、光学器材,针织服装、塑料制品,在本市与外地开办联营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兴建工业实业大楼,扩大生产业务。此外,也有一些集体企业采用集资入股、合作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形式,组织股份制合作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对推动技术进步,实行民主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破除‘越大越公越好’,改革乡镇企业“公社化’、街道集体‘行政化’,局办集体‘全民化’的三化状况,恢复自身的本来面目,使它们摆脱各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协调集体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集体企业实行职工集资、适当分红的制度,可以把每个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经营好坏紧密地捆在一起。入股者是股东,有为企业多作贡献的义务,入股者是企业的主人,有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不能把集资入股仅仅作为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权宜之计,而应把它作为实行民主管理的一条重要措施来对待。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解决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集体企业一般底子薄,基础差,普遍存在着厂房狭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当前在我国财政较紧的情况下,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集体企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这些困难。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企业内部集资,向社会发行股票,以广开财源,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集体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股份经济以后,企业经营好坏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利益,对资金的投向和效益的得失势必谨慎起来,这就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集体企业股份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有的企业为了集资的需要,在企业职工中认股。对入股者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还本付息、按股分红”的办法。这些单位一般都自定章程,大部份未印正式股票,只是由财务部门开个收据,期限不等,并定期还本付息,年股息、红利不超过15%。

    二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集体股由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以自有资金购买,个人股凡城镇居民、职工、农村社员均可认购。集体股、个人股按相当于企业、个人存入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计算利息,每年付息一次,并从税后利润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实行股金分红。但股息和红利两者相加,集体股不得超过本金的7.2%,个人股不得超过本金的15%。按市政府批准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股票可以转让,但要委托银行办理。

    三是以资带劳,安置待业人员。这些企业大部份是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以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为条件,为对方安置待业人员,所投资金不付息、不分红,一般是根据签订的协议,分若干年还清本金。

    四是合资联营办企业。集体企业与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之间搞合资经营,在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务收缴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联合投资、利润分成’的办法。

    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制后,它的资金投向主要有用于基建投资,用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经营,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发展第三产业等,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融通资金的新渠道,成为我国银行信用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它必然推动现行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并促进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不成熟的痕迹,并且在实践中有不少具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是章程,办法不健全。有些企业对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债券概念不清。按理债券只能拿利息,股票只能取分红,而现在两者混同。此外,形式上是股份集资,但没有印正式股票,只是由财务部门摘个收据,这就必须制定经济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二是领导管理体制不适应。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后,如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会强化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三是政策措施不配套。股份经济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政策问题有待研究,如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的折股,股息红利的水平,有价证券的流通,经营失利的处置等,这些政策措施还未做到同步配套。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我们既要支持企业的集资活动,又要依法进行管理,既要维护入股者的经济利益,又要对股息和分红的分配加以正确引导。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同时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搞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使之健康发展。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浅议
发行时间:1986-08-20
网站编辑:唐秋生
  
来源:研究所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浅议

市体改办  唐秋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所有制企业出现了多种形式集聚资金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情况,各企业集资兴办各种事业的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形式多种多样,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集体企业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近两年的改革过程中,有的集体企业在实行股份制方面大胆创新,勇于试验。如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经银行批准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这是本市首先公开发行股票的集体企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公司发行股票十万股,每股50元,股金总额500万元,其中集体股4万股,金额200万元,个人股6万股,金额300万元。他们在发行股票前,经过调查和分析论证,提出了可行性报告。企业发行股票所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三方面;经营复印机、光学器材,针织服装、塑料制品,在本市与外地开办联营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兴建工业实业大楼,扩大生产业务。此外,也有一些集体企业采用集资入股、合作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形式,组织股份制合作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对推动技术进步,实行民主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破除‘越大越公越好’,改革乡镇企业“公社化’、街道集体‘行政化’,局办集体‘全民化’的三化状况,恢复自身的本来面目,使它们摆脱各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协调集体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集体企业实行职工集资、适当分红的制度,可以把每个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经营好坏紧密地捆在一起。入股者是股东,有为企业多作贡献的义务,入股者是企业的主人,有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不能把集资入股仅仅作为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权宜之计,而应把它作为实行民主管理的一条重要措施来对待。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解决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集体企业一般底子薄,基础差,普遍存在着厂房狭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当前在我国财政较紧的情况下,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集体企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这些困难。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企业内部集资,向社会发行股票,以广开财源,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集体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股份经济以后,企业经营好坏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利益,对资金的投向和效益的得失势必谨慎起来,这就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集体企业股份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有的企业为了集资的需要,在企业职工中认股。对入股者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还本付息、按股分红”的办法。这些单位一般都自定章程,大部份未印正式股票,只是由财务部门开个收据,期限不等,并定期还本付息,年股息、红利不超过15%。

    二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集体股由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以自有资金购买,个人股凡城镇居民、职工、农村社员均可认购。集体股、个人股按相当于企业、个人存入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计算利息,每年付息一次,并从税后利润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实行股金分红。但股息和红利两者相加,集体股不得超过本金的7.2%,个人股不得超过本金的15%。按市政府批准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股票可以转让,但要委托银行办理。

    三是以资带劳,安置待业人员。这些企业大部份是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以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为条件,为对方安置待业人员,所投资金不付息、不分红,一般是根据签订的协议,分若干年还清本金。

    四是合资联营办企业。集体企业与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之间搞合资经营,在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务收缴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联合投资、利润分成’的办法。

    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制后,它的资金投向主要有用于基建投资,用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经营,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发展第三产业等,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融通资金的新渠道,成为我国银行信用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它必然推动现行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并促进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不成熟的痕迹,并且在实践中有不少具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是章程,办法不健全。有些企业对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债券概念不清。按理债券只能拿利息,股票只能取分红,而现在两者混同。此外,形式上是股份集资,但没有印正式股票,只是由财务部门摘个收据,这就必须制定经济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二是领导管理体制不适应。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后,如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会强化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三是政策措施不配套。股份经济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政策问题有待研究,如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的折股,股息红利的水平,有价证券的流通,经营失利的处置等,这些政策措施还未做到同步配套。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我们既要支持企业的集资活动,又要依法进行管理,既要维护入股者的经济利益,又要对股息和分红的分配加以正确引导。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同时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搞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使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