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浅谈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建设
施政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人文底蕴和思想积淀的命题。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曾经把“和”提升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是事业成功的加速器;和谐能消融形形色色的矛盾,克服涣散的凝聚力;和谐是激活社会创造的潜能,实现目标的推进器。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对开展以人为本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1.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应从人民利益出发,为职工群众服务,这是各项工作的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使人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效益,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益。
3.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如同社会文化一样,存在于一定社会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文化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氛围与良好的工作环境
和谐必然形成合力。和谐就是要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各尽所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环境能让我们上下一致、团结协作,沟通互信、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广交朋友,化对立为统一、化敌意为友谊,创造政通人和的氛围。化消极为积极,化阻力为动力,营造融洽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
1.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是创造和谐工作环境的前提与基础。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这是实施员工管理的基础,也是建设员工文化的依托。一个企业只有形成与其基本理念相适应的和谐氛围,才能使该企业的文化得以传播和推广,才能把经营者的理念转变为全体员工的理念。
2.“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干群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良好的企业干群关系与人际关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将显现巨大的文化功能效应。这种功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与和谐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必须依托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3.营造企业整体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一方面把实现“和谐”关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加以锁定;另一方面通过员工文化建设达到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的一致性,把追求经济利益与追求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开展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各级管理者、领导者努力做到“尊重员工、相互信任,心胸开阔、平易近人,客观公正、平等待人,明责授权、一视同仁,宽严适度、能级对应,凝聚人心、激发潜能”,以觉悟自律行为,以制度约束行为,以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去体现“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文化管理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对外有助于企业突出自己的优势,显示自己的特色;对内有助于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使企业真正充满生机活力,不仅要靠外部创造条件、内部加强管理,而且还要注重培育企业职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综合素质,营造能够振奋职工精神的企业文化环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文化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
第二,人们对现代企业内部群体有机协作和员工主体能动性的认识日益深刻和普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对人性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决策人”的转变,反映了管理者任务的演变。“经济人”解决的是人与机器的和谐问题;“社会人”解决的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问题;而“决策人”是以创造有机协作的企业整体和谐,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企业管理者、领导者的任务是如何更进一步尊重人的地位,如何重视人的精神情感因素,如何创造企业整体和谐,即努力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内在统一。激励员工积极性的精神因素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示着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趋势。
四、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
宝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了“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氛围,构筑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的命题,出台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员工综合发展目标体系》,关注、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使全体员工能够共同拥有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提升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必须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员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员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企业中的员工。员工的素质及其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员工的关注和参与,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共识、制度推进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企业文化实质是员工文化,必须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员工文化。
2.必须建设员工的管理文化。一是情感管理。它是员工文化管理的基本层次,也是员工文化的切入口。情感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使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承担者,提高自身的情感调适能力,减少人际摩擦。二是参与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挥员工主体性和积极性作用的特点。这种管理方式能使企业的工作计划与目标更趋合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和对工作的参与度,提高企业的效率。三是自主管理。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自己管理自己”,有利于唤起员工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自律意识,使之对自身在企业中的表现有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与企业发展不相协调的行为,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3.培育员工的特质文化。第一是确立员工是第一资源的价值观念,这是创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础。IBM公司的创始人沃特森曾说:“你可以接受掉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员工,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松下幸之助说:“事业的成功取决于人,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古人云:“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企业要畅通沟通渠道,通过企业与内部各种类型员工的坦诚交流,及时改进工作,为企业员工创造心情舒畅、上下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二是和谐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加强企业的“软”管理。在员工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新形势下,探索和加强企业“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软”管理强调的是理念的引导、氛围的熏陶、知识的提升、准则的规范和行为的养成,通过广大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企业内团结向上、积极进取,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企业机制的正常和谐运转。第三是大力加强员工管理,建立与企业同命运的员工文化,以正确引导员工的独立人格。员工文化特质的培育与成型,会受到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推进企业文化就是推进员工文化,以理念和利益取向,共建员工队伍整体的、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文化特质。员工的全面发展,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创造力的发挥,奉献精神的提升,必将转化为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运用先进文化的力量,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奉献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大力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让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和谐文化蔚然成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和谐环境,促进社会和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