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迟福林: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企业增值红利
发行时间:2010-05-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很大部分来源于财产性收入。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关键在于加快相应的体制变革。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土地资产增值的红利。土地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由于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化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农民难以全面享受土地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有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权益的分配中,地方政府大约得60%—0%左右,村集体组织的25%30%左右,失地农民只得到5%10%甚至更少。改变这个格局,使农民拥有物权性质、可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建议尽快出台土地物权法配套法规,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农民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

  二是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保障投资者权益。着眼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应积极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法治环境,开放理财业务,为社会提供公平、健康的投资理财环境。

    三是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到企业增值红利。职工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经营效率。而职工持股计划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不少发达国家推行这项带有福利性质的计划。职工无偿或低价获得企业股票,参与分红。“十二五”鼓励中小企业率先探索,条件成熟时在大中企业进行探索。

迟福林: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企业增值红利
发行时间:2010-05-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很大部分来源于财产性收入。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关键在于加快相应的体制变革。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土地资产增值的红利。土地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由于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化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农民难以全面享受土地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有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权益的分配中,地方政府大约得60%—0%左右,村集体组织的25%30%左右,失地农民只得到5%10%甚至更少。改变这个格局,使农民拥有物权性质、可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建议尽快出台土地物权法配套法规,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农民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土地流转的增值收益。

  二是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保障投资者权益。着眼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应积极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法治环境,开放理财业务,为社会提供公平、健康的投资理财环境。

    三是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到企业增值红利。职工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经营效率。而职工持股计划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不少发达国家推行这项带有福利性质的计划。职工无偿或低价获得企业股票,参与分红。“十二五”鼓励中小企业率先探索,条件成熟时在大中企业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