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贵阳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依据企业资产、经营、市场等指标的优劣情况将系统企业分为三类,按照发展一类企业,帮扶二类企业,稳住三类企业的思路,确立了“整体统筹、分类指导、争取政策、有效帮扶”的工作指导原则。对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一类企业,着力通过引资嫁接、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举措,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对生产经营状况稍差的企业,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发挥现有技术装备能力,挖掘企业改革发展潜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力争向一类企业转化;对一些严重亏损、无法继续生产的三类企业,通过加强资产监管,促使其管好、用好仅存资产,使其资产不再出现新的流失,确保重点解决好职工的社会养老统筹,维护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他们着力在一、二类企业中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先后为系统企业争取到技术进步、灾后重建项目补助金、技术项目改造补助金,土地返还金等各类政府贴息(补贴)资金共计1535.949万元,共研制开发新产品111项,其中26项新产品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新产品、贵阳市优秀新产品(环保产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累计实施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9项,投资达1.633亿元,实现产值3.855亿元,利润3707万元。其中12项项目,被评为贵阳市优秀技术改造项目(环保项目),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另外,联社通过调剂、借贷等方式为联社系统企业和成员单位融资五年累计约7000余万元,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上出现的临时困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通过分类指导、有效帮扶把推进一、二类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突破口,推动了贵阳市集体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贵阳市联社系统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五年接近翻了一番,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联社所属企业的三产工作从无到有,逐步扩大。五年来累计实现总产出2.798亿元,实现增加值累计1.396亿元。截止2010年,每年提供经营面积约为63084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约3422个,实现规模效应约12.9亿元,为贵阳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