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晋城市城镇集体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
发行时间:2011-06-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近年来,山西晋城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立足系统特色,加大改革力度,实施项目兴企,大力招商引资,狠抓安全生产,致力营造宽松、廉洁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全市城镇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末,晋城市城镇集体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365616万元,同比增长34%,是“十五”期末的3.1倍,年均增长25.4%;完成工业增加值230116万元,同比增长29.9%,是“十五”期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5%完成销售收入286638万元,同比增长29.5%,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实现利税129661万元,同比增长69.7%,是“十五”期末的2.72倍,年均增长22.2%;实现利润84050万元,同比增长104.3%,是“十五”期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四成规模企业进入销售达亿元梯队,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支撑,机械加工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制品、啤酒饮料、电线电缆等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省同行业连续五年名列前茅,呈现了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城镇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近三个五年计划中,各项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在全省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二是城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建市之初,只有2户销售收入300万元企业。“十五”期末,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6户,亿元企业1户。“十一五”期末,亿元企业达10户。三是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10年底,先后有60户企业展开了新一轮改革,占全部企业的52.6%。四是转型发展硕果累累。2010年煤矿资源整合后,井田面积翻番,设计生产能力增长一倍多。地面企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17个技改项目增加销售收入5.4亿元,新增利税1.3亿元。一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稳步推进。新上三产项目7个,续建项目12个,规模不断壮大形成气候。五是安全生产状况显著改善。建市25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恶性责任事故。先后投入5亿多元,培训职工12500(次),颁发了上岗证书,市级专业培训1860名特殊工种人员。全系统所有煤企都达到了标准化矿井。六是维护职工利益,确保社会稳定。通过对困难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利用区位优势,实行“退二进三”,累计安置社会劳动力7000余人,解决系统内下岗职工3800余人。筹集资金近2亿元,解决养老、医疗保险,参保面达90%左右,维护了职工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七是联社定位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县联社机构的地位和生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变“领导”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了集体资产完整性和合法权益。强化资产管理和经营,产权关系得以理顺,产权归属得到明确。2010年底联社资产达9亿元,是建市初期的30倍。

   近日,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该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获得全国集体经济先进联社称号

晋城市城镇集体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
发行时间:2011-06-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近年来,山西晋城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立足系统特色,加大改革力度,实施项目兴企,大力招商引资,狠抓安全生产,致力营造宽松、廉洁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全市城镇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末,晋城市城镇集体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365616万元,同比增长34%,是“十五”期末的3.1倍,年均增长25.4%;完成工业增加值230116万元,同比增长29.9%,是“十五”期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5%完成销售收入286638万元,同比增长29.5%,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实现利税129661万元,同比增长69.7%,是“十五”期末的2.72倍,年均增长22.2%;实现利润84050万元,同比增长104.3%,是“十五”期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四成规模企业进入销售达亿元梯队,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支撑,机械加工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制品、啤酒饮料、电线电缆等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省同行业连续五年名列前茅,呈现了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城镇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近三个五年计划中,各项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在全省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二是城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建市之初,只有2户销售收入300万元企业。“十五”期末,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6户,亿元企业1户。“十一五”期末,亿元企业达10户。三是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10年底,先后有60户企业展开了新一轮改革,占全部企业的52.6%。四是转型发展硕果累累。2010年煤矿资源整合后,井田面积翻番,设计生产能力增长一倍多。地面企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17个技改项目增加销售收入5.4亿元,新增利税1.3亿元。一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稳步推进。新上三产项目7个,续建项目12个,规模不断壮大形成气候。五是安全生产状况显著改善。建市25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恶性责任事故。先后投入5亿多元,培训职工12500(次),颁发了上岗证书,市级专业培训1860名特殊工种人员。全系统所有煤企都达到了标准化矿井。六是维护职工利益,确保社会稳定。通过对困难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利用区位优势,实行“退二进三”,累计安置社会劳动力7000余人,解决系统内下岗职工3800余人。筹集资金近2亿元,解决养老、医疗保险,参保面达90%左右,维护了职工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七是联社定位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县联社机构的地位和生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变“领导”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了集体资产完整性和合法权益。强化资产管理和经营,产权关系得以理顺,产权归属得到明确。2010年底联社资产达9亿元,是建市初期的30倍。

   近日,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该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获得全国集体经济先进联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