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大王”曹德旺有强烈的个性与坚强的意志。小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9岁前连名字都没有。曹德旺9岁上学,14岁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板车。1983年,他承包高山异型玻璃厂,1985年将主业转向汽车玻璃。自1987年建立福耀集团以来,曹德旺一直专注于做玻璃。曹德旺有“四不做”:互联网不做、房地产不做、金融不做、煤矿不做。当问他为何能做到如此专注而不去多元化经营时,曹德旺的回答是:“我认为那不是我的事情,他们说我很土,没有关系。他们说,互联网做P2P、做资金投融资平台,相信我可能会赚大钱。我说我不是为了钱,名声搞坏掉了,不要,坚决不做。”
“我要做”和“我不做”都是能愿动词,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要么应该,要么不应该,两者既是否定关系,又是选择关系。值得做与不值得做的抉择总是受意识(观念)引领的。管理者对那些能够掌控的“值得”去做的事要了然于胸,对那些不能掌控的“不值得”去做的事要学会舍弃。只有值得去做的才导致“我要做”,不仅是开始就做对,而且在面对诱惑和干扰时,要保持做对;不值得去做的导致“我不做”,并始终坚持不做。
先理后管,或边理边管,是为了避免管理的“乱”和“慢”。按理排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当成为一种决策纪律或择优习惯。决策难在择优,择优难在标准,标准难在排序。排序有理,决策就顺理成章了。失策主要是管理策划不当或不周,导致策略上存在错误而失衡、失措、失算等,严重的将引发失控与失败。
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做,尤其要避免做那些其他人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人的心房并不宽敞,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舍,身心拥堵,疲惫不堪,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开拓者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者做别人做不好的事;选你值得要做的且能做的更好的,才能心满意足。环境越是复杂多变,企业越要坚持走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的道路,努力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专业化在于专注核心业务,具备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其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处于优势地位。精细化通过建立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实现生产、管理、服务精细化和相应的形成核心竞争力,其产品或服务品质精良。特色化是针对特定市场或者特定消费群体,利用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地域文化或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等进行研制和生产,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新颖化在于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其产品或服务属于新经济、新产业领域或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选择就是决策。决策正确意味着走上成功之路。做不值得做的事,并误以为自己在完成某些任务,得到的是虚幻的满足感。不值得做的事会生生不息,为不值得之事提供值得后续的理由,这是最不值得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说:“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只有在获得了肯定的答案后,我才会感到舒服,感觉自己的精力没有白费。
坚持要事第一,用最充足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才能确保自己要的和做的相匹配。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重要目标并持之以恒,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成为工作的奴隶。如果力争的事物与目标无关,或已经拥有的东西成为累赘,那么不如放弃。放弃了本不该要的东西后,你会发现,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甚至是一把“创新的钥匙”。
太阳的光线在散射时发出的热量是微弱的,但如果用一面聚光镜把光线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就能达到较高的温度,甚至会使纸片燃烧。人的精力的使用与此相似,只有把精力集中起来,在宽厚扎实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造诣。专注力具有穿透困难的力量。
有效管理在于重点式掌控,把最重要的事放在首位,以免被情绪左右。管理者要特别善于聚焦主责主业,专注于核心事业,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能够牵住牛鼻子,掌控主动权,既要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还要善于让员工明白。管理需要凝心聚力。
有效管理在于增加助力,而不是阻力。助力是积极、合情合理、自觉贴合经济效益的力量;阻力是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的力量。不设法消除阻力相当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其结果是要反弹的。所以,管理者既要出主意、想办法,又要影响人、激励人,善于领而导之,获取集合的力量。员工则期望遇见赋能型的领导,能得到明确的指示、有效的协调与中肯的帮助。
集中精力的前提是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就是心神专注、专心致志地做好某件事,而不是心不在焉或三心二意,这是提升自控力的秘诀之一。自我意识能帮你克服困难,凸显最重要目标,这是坚定意志的重要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够聚精会神,才能全力以赴做好应当做好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用近15年时间追踪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经常会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酣畅淋漓的状态。这种经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被称为“FLOW”(福流)。积极状态下的人因为投入与自信,很容易有伟大的发现。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体验,不是别人给予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感受。
得到3000元和丢失3000元,哪个对你的冲击更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等量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可见人对损失更敏感。如同想要保持完美的形态和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但人却比较厌恶失去或由损失带来的“阵痛”。人往往会被这种本性牵着鼻子走,于是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
近年来,一些企业崩盘的元凶就是多元化扩张,好高骛远,做了自己不应该做或者做不好的事。还有一些企业心猿意马,采用“能吃就吃,能喝就喝”的发展模式,充满了盲目性、短期性,铺就的摊子不能长期发挥作用,却占据了有限的空间和宝贵的资金,最后成了野草疯长、野兔出没的地方,后果是一年投资,两年支撑,三年破产。
激进的多元化投资一败涂地。从1992年开始,三九集团在短短几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到了2004年,三九集团财务危机全面爆发。整个集团约有400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元上升至107亿元,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及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元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的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盲目上项目”。由于集团财务管理失控,加上多元化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对快速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成立的乐视网于2010年8月在中国创业板上市,其也是陷入多元化陷阱,激进的战略导致大规模扩张:2011年成立乐视影业,2012年布局乐视TV,2013年收购花儿影视、乐视新媒体,2014年成立乐视体育、布局乐视手机,2015年布局车联网,开启汽车业务。自2016年起,乐视网走向衰败。一直处于过度投资和狂奔式扩张的乐视网,投资无度、收入产出失衡,各项效率指标糟糕。2017年,乐视网凭借巨亏139亿元摘得“A股亏损王”称号;2018年其全年净资产为负而被暂停上市;2019年末,其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为-143.29亿元,严重资不抵债;2020年7月21日,其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上市10年,高达千亿元市值的“神话”破灭。由于连续造假,2021年4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做出行政处罚,乐视网及其实际控制人分别被罚2.4亿元。
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取决于你的眼光、智慧与境界。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这是管理者的三件憾事。其中,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如果你有一腔热血,却始终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摸爬滚打、费尽心思,那不是执着,而是愚蠢。
舍弃不是逃避。有舍有得,这是在权衡利弊。舍弃错的,得到对的。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选择要求决断,一把能斩断多余念想的刀,斩断之时就是新旅程的开始。该决断的要当机立断,踟蹰不前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事实上,前行的道路上没有过不去的槛,也没有舍不掉的过去,往事不可追,只有勇敢向前,才能到达远方。
有舍有得需要理智抉择。不必羡慕他人的选择,要多查看自己选对了没有;不要过多在乎别人的看法,而要关注你怎么看自己!自立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所建树。能够自力更生,更能奋发图强,这才是执行力超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