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中西部、淮河中下游,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粮食种植面积约290万亩。2022年8月,该县国有企业——泗洪县两山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两山生态集团,下同)创新实施“满仓贷”粮食收储机制,有力破解仓容不足、资源错配、资金短缺等难题,进一步延长优质粮食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助力乡村粮食产业振兴。“满仓贷”经验被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列为2022年唯一的县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一、“满仓贷”机制运行概述
“满仓贷”是一款以粮食仓储服务为基础的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共建的信贷产品。它的运行机制精准、便捷,主要内容有:一是筛选客户。国有粮食企业依据阶段性闲置仓容,确立能为涉粮民营企业、农村粮食经纪人提供服务的粮食仓储规模和数量,并将接受服务的客户信息推送给合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满仓贷”目标客户。二是设立基金。国有粮食企业、国有担保机构、商业银行三方共同设立“满仓贷”专项担保基金,由国有担保机构管理,基金规模15倍放大,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专项基金、国有担保机构、商业银行按照2︰6︰2比例共同分担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和全部利息损失风险。三是出具担保函。国有担保机构审核“满仓贷”目标客户资料,为客户办理粮权质押,向银行机构出具担保函。四是授信放款。涉粮民营企业和农村粮食经纪人根据自身需求,凭国有粮食企业出具的粮食入库凭证、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函即可向商业银行申请放款,贷款年利率为4.4%,贷款额度为仓储粮食收购总额最高配比90%,商业银行对符合授信标准的目标客户给予个人最高500万元、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预授信。五是抓运行监管。国有粮食企业在提供仓储服务的过程中,利用国有粮食企业现有人员配合国有担保机构对在库粮食进行贷后监管,预防、处置粮食安全风险。
重点运行环节为:一是开展预授信。由客户向两山生态集团粮食公司提交租赁仓库意向材料,经审核批准后领取《租赁意向推荐函》,客户凭该函到银行办理预授信业务。二是承租粮库。客户根据县公共交易服务中心的平台上的粮库出租信息,到两山生态集团办理承租业务。三是担保授信。在粮库租赁完成和银行授信后,两山生态集团向担保公司出具《客户推荐函》,担保公司向银行发出《项目担保函》。四是入库放款。在粮食入库后,客户依据两山生态集团开具的“入库凭证”向银行申请放款。五是还款出库。在客户还款后,凭借银行出具的《粮食出库函》办理粮食出库手续。
二、“满仓贷”机制初现成效
1.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共享。融资租赁进入农业农村,盘活闲置产能、提高了资产利用率,有利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节约型三农经济发展。2022年8月前,泗洪县共有21座粮库,有效仓容32.97万吨,仍有18.51万吨仓容闲置,通过“满仓贷”机制运行,目前已实现粮食储备满仓运转,为破解库站仓容闲置现状、充分激活国有闲置资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优化种粮大户和粮食经纪人资金保障,鼓励社会主体参与粮库运营,有效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库站仓容资源错配问题,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在实现粮库“满仓”运转的同时,实施有偿粮储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2.增强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国有粮食公司仓储设备、行业信息、粮库监管机制,构建“金融机构+粮食公司”联动机制,及时将市场信息、抵押信息共享至金融机构,一旦出现违约代偿风险,会在第一时间做到有效追偿。同时通过引入国有担保基金,有效提高地方国有担保机构、国有粮食企业抗风险能力。
3.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国有粮食企业与商业银行、政府部门融资担保机构深度合作,通过自有资金为民营粮食购销企业提供担保基金,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金保障作用,鼓励为民营粮食企业或经纪人提供低费率贷款,解决粮食购销资金需求。在跟踪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学习吸收社会主体粮食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市场化管理提升国有粮食企业管理水平。在农业供应链方面,国有租赁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租金收入,客户完成了融资融物,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与农业供应链的对接,极大增加了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共享与互补效应。
三、“满仓贷”机制的启示
1.依法依规盘活资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经营方式来盘活不动产,是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常采取的措施,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公司多元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和创造更好条件,也是国有企业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保护国有权益不受损失,要善于对国有不动资产依法依规严格处置,保证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基本要求。
2.健全风险可控机制。抓实盘活资产过程监控,在承接主体方面,要严把承接主体选择关,杜绝出现承接主体缺乏履约力、账户被依法冻结、财务状况差、无支付力、相关经营资质不足等情况,这就要求在盘活前组织人员审查承接人接盘意图、资信状况、履约力、诚信度等。通过决策审批、科学评估、公开招标、签订详细合同、收取保证金、资产交接以及资产管理、现场检查、问题整改、效益分析等一系列相关操作,达到风险可预测、可防范。
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金融机构要不断发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职能,为农业重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县域农业大数据背景下,以耕地数据为基础摸清种养业底数,建立涵盖粮食、果蔬、水产、畜禽等农业产业体系的生产资料需求量、资金需求量等多层次的数据库,开展针对性金融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精准锁定农户需求资金关键时段,及时对农户贷款期限错配调整,延长授信、用信期限和覆盖产生周期。
4.抢抓乡村振兴政策红利。紧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向,研判国家财政支持的发力点,科学预测担保利率必将得到优化、农担服务必将得到强化。坚信农业信贷担保将在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压力上发挥更重要作用,为此,农担系统需借助政策改革红利,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5.全力提高担保服务水平。担保机构要坚持调查研究,狠抓农担业务中信息不对称这一关键的制约因素,通过业务下沉,从信息认知、抵押物和担保产品结构等方面改善信息畅通渠道和宣传方式,提高农担服务覆盖率。加强与种养业主体、县乡农业农村部门等合作,抓好移动互联网和数字乡村建设契机,深入开展有效金融担保信息传播。同时规范担保合同,强化对被担保企业的事中监控,健全风险识别、化解机制。
四、“满仓贷”机制的展望
1.建强“满仓贷”实践阵地。一是打造现代化示范粮库。对县域内部分乡镇粮库修缮,促进粮食仓储绿色化升级改造,重点推动接发和储粮工艺、完善电气与自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开发全县统一的仓储业务管理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多参数粮情测控系统。二是建设物流园基地。推广“退城进郊”模式,新建储粮仓,新建粮食物流园基地,以原粮储备库、应急成品粮储备库、接收设施等为基础,新建10万吨高大平房仓,推动物流中转、配送交易、综合服务、冷链物流、粮食加工等功能区建设,为“满仓贷”提供更加充裕的高标准粮仓。三是建立高标准管护中心。依托国有粮食公司管护力量,从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和农业技术工作人员中选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成立专业化粮食管护中心,强化粮食仓储管理,提高仓储专业化服务水平。
2.提升“满仓贷”运行效能。为更大限度地高效运行“满仓贷”机制,两山生态集团开发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规范为核心”的精准“满仓贷”运行软件,银行、担保机构和国有粮企依照权责,能全流程线上审批承租粮库、担保授信、粮食入库、在库监管、粮食出库等业务,促进各合作机构能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共同守护粮食安全。
3.促进贷款利率优化调整。“满仓贷”机制的成功实践,能有效推动更多涉农金融机构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建设,不断打破因金融机构少带来的价格垄断,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资金来源渠道,促进贷款利率降低。也能促进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主导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下降。同时能促动当地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民更多的物权,进一步扩大银行抵押品范围,推动保险增信、企业増信,为农村抵押担保基础缺乏的现状提供更易落地的解决方案,促使贷款利率不断优化,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支持作用。另外,推进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合理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和定价方法,降低贷款风险。
4.加强银行、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深化“满仓贷”机制的模式推广必须认识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企业、银行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更需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政府部门要大力培育农业融资租赁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可通过财政出资,构建区域性担保机构,或者引进一些担保机构,通过共担信用风险以缓冲市场风险;建立政府部门增信模式,发挥好政府部门平台作用,不但能有效缓解政府部门因直接支付资金补贴带来的财政压力,也能避免直接财政资金支持易产生的“顾此失彼”现象,实现融资租赁与需求主体无缝对接、精准支持,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5.深化融资租赁风险分散机制。国有资产租赁虽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约交易,但与融资相挂钩的农业农村行业租赁风险更高,这就要求不断深化风险分散机制,促进补偿措施构建,规避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租赁公司只能独自承担的局面。一方面应建立租赁与保险相结合的融资租赁信用保险制度,如果承租方出现违约情况,可由保险公司代替补偿;另一方面依靠政府部门支持,建立融资租赁担保制度,政府部门可通过各级财政出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引入为辅助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部门控制的农业农村信用担保公司或农村融资租赁担保中心,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租赁业务提供担保,化解融资租赁风险,有助于构建完善可靠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