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交互重叠,企业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稳定大局和着眼全局的高度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结合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我个人认为,做好企业风险规避和应对,需要坚持风控优先战略,扎实推进集团合规建设,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以高水平的内控管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边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保持强度,打好全面风险管理持久战
通过专业化培训,灌输风险管理理念和知识,促使集团全员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义,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与危机保持警觉和清醒。同时,坚持把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集团及下属企业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岗位控制,风控部门根据搜集和分析内部控制数据,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经营战略,动态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切实解决现实经营风险问题。此外,全面推进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在集团总部强化风险管控的同时,在二级及下属企业也要做好风控体系的落地。
从去年下半年起至今,集团公司根据国资、联社管理要求,以符合国资委合规标准为根本,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要求,切实梳理各类管理制度,有新制定的,也有修订、完善的,力求各项管理制度更规范、更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涉及多职能部门操作以及较为复杂的制度,上会审议事先召开专题会议,达成共识,并要求今后严格执行。同时,积极推进国资稽查中心去年对联社制度检查、排查风险等,延伸至新工联部分企业涉及整改事项的落实,以及内外审计建议的整改。
二、提高精度,打好重点领域风险阻击战
在集团公司“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下,首先要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管控,严格执行集团经营、财务负面清单(不能做啥列出)。强化标准合同体系建设和重大项目法律合规审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及KPI考核,持续优化债务分类管控,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对高负债企业实施严格投资监管,做好业务动态调整;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预警,深化预警的成果运用,严格监控“亮红灯”指标的应对,比如应收款回收风险、高资产负债率等,防患于未然。
其次,进一步加强集团资金的统筹管理,做好近期和远期资金收支总规划、年度正常合理资金需求和应急应对预案的资金总量把控。确保项目借款、融资担保合规,风险可控。更好发挥集团资金中心作用,在保证系统内借款企业重点项目资金落实的同时,发挥闲置资金效率,确保资金的安全、灵活及收益最大化。
三、加大力度,打好内外风险防范攻坚战
一方面,探索对投资项目构建风险控制全周期流程,提升对重大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投前”风控提早介入,结合项目可行性、风险可控性、成长性,设计风险控制方案。“投中”落实保障措施,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前揭示的相关风险点,在投资协议条款中协商相关保障性条款,最大可能避免相关风险导致的投资损失。“投后”实施重点监管,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并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和已投项目风险情况进行梳理,出具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季度风险清单。
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机遇,主动谋划,积极布局,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支撑和引领主营业务发展,使集团能够有效应对收入和结构不稳定的风险,实现收入和盈利持续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坚持底线思维,在“稳”的总基调下“精准拆弹”,寻求探索最佳平衡点、发力点和增长点,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集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