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提高。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国家鼓励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04年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为0.58亿亩,2012年增加到2.8亿亩,增长3.8倍,年均增长21.6%。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和“三权分置”确立,农村承包地更加有序流转。2016年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为4.8亿亩,比2012年增加了2.0亿亩,增长72.3%,年均增长14.6%。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规模、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耕地规模化(南方省份50亩以上、北方省份100亩以上)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8.6%2016年末规模化(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养殖生猪存栏占全国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62.9%,家禽规模化(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存栏2000只及以上,鹅年出栏1000只及以上)存栏占比达到73.9%。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对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收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二)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量涌现,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资料,2008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万个,2012年增加到68.9万个,4年间增加57.8万个,增长5.2倍,年均增长57.8%。产业化龙头企业自2000年的6.7万个,增加到2012年的12万个。随着国家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6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分别已达179.4万个和13万个,比2012年分别增长160.4%8.6%。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大量涌现,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大量下乡返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持久动力。

(三)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时空分布。

各类大棚、中小棚、温室等农业设施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瓜果蔬菜供应,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2017年末全国农业设施数量3360万个,比2012增长5.7%,年均增长1.1%2017年末全国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969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12.9%,年均增长2.5%。我国温室大棚等占地面积稳居世界第一,工厂化种养也呈快速发展态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