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92年成立至今,中联重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最后到整体上市,成为股权多元化的A股+H股的上市公司,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和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的产权结构。2012年销售产值超过900亿元,利税超过120亿元,位居全球工程机械第六强。湖南省国资委持有的国有资产最高增值超过了800倍,国有股现金分红超过12亿元,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地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实现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共同发展。
从体制创新来看,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确立主要基于公司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和大股东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改制。两大主体的变革,最后交汇于大股东的整体上市,形成了典型的混合股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成以市场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管理层、国有股东还是境外资本,所占股份都在20%以下,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比例不到6%,中联重科实现了股权相对分散、股东相互制衡、利益共生共赢的格局。
从治理创新来看,股权混合是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优势要通过创新法人治理来保障。中联重科的公司治理以法律法规为前提,同时贯穿了市场化原则,适应和保障了股权多样化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董事会真正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二是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三是独立董事真正独立。四是战略投资者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在企业改制创新与战略运营方面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
从机制创新来看,中联重科公司主要从战略、管控、技术三方面来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战略上,保障发展的方向不偏、节奏不乱、力度不减,实现转型升级;管控上,探索模拟股份制模式,责权利高度统一;技术上,促进技术、市场的深度融合,推行项目管理,巩固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联重科的多元股权结构中,国有资本以稳健和使命为特征,在企业中扮演了“定海神针”的角色,保证了企业发展有主心骨,不漂浮、不游弋。灵活而且具有独立天性的外资和社会资本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混合所有制中最具活力的变量因素。通过建立管理层和员工的股权激励,将企业管理者的个人价值放到市场进行评判和裁定,与公司的长远经营挂钩,激发了经营管理团队和员工的活力与积极性。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上,资本各方实现了协同共赢,形成了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