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志友,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从劳动者看,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从劳动资料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融合运用,使生产活动呈现无人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从劳动对象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不仅将生产资料的空间范围拓展至深空、深海、深地等更广阔的领域,也拓宽了生产资料的种类。
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产业这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占比较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也要完善推动新一代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