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催生新业态的产生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城市吸纳更多就业人口。
张车伟指出,过去的“用工荒”,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关系紧张的影响,经济增长快对就业需求比较大,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就会形成缺口;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国用工特点,工人短期化合同,用工不太正规,都是临时性合同,加剧结构性矛盾。 现在总体还是处于“用工荒”的阶段,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达到供求比较平衡的状态。大规模的“用工荒”会慢慢消失,局部“用工荒”仍会长期存在。
张车伟强调,新型城镇化主要不是依靠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吸纳就业人口,而是靠改善服务业、改变城市就业条件吸纳新增就业人口。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劳动力吸纳力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也为一部分不适合工业就业找到出路。另一方面,现在产业选择中西部地区发展,一批曾在异地城镇化就业人口就会发生回流。这样就可以在当地实现城镇化。从产业层面看,城镇化本身的产业转型需要聚集更高层次的产业而不是简单的低效产业。目前这些低效产业已经面临向内地或者国外转移的局面,今后东部的城镇化将会率先实现结构的升级,城镇化质量也会率先提高,在这种状况下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