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泸州市永兴村是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整个示范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这里正以工业的理念、大公司的运作模式试验性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试点。具体而言是把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企业+农户+土地”的新型合作社发展模式。
核心区的土地性质发生了变化,企业和农户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以前,企业与农户间的关系主要是订购关系。而核心区的5000多亩土地是流转到企业手里的。核心区里的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高粱专业合作社,高粱专业合作社再以股东身份入股红高粱公司。这种做法不只是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更重要的是企业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的程度更深、更广。企业不只管高粱种植,还要管规划,管农业产业规划、生猪养殖规划、近郊旅游规划。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体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农民规模经营、形成品牌、打开市场。“企业+农户”的模式,也将直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集中到企业后,再由农户承包,有能力的承包几十亩、几百亩。不能承包的就在专业合作社里务工。企业免费培训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有机农药、化肥。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其一是土地流转的收入。农民的土地流转到企业,每亩地按照600斤稻谷计算,以当年国家公布的谷物最低收购保护价折算现金,这块是农民的保底收入。其二是种高粱的收入。企业对农民种的高粱全部回购。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其三是务工收入。农民可以在合作社里务工,也可以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务工。如果企业收益良性增长,农民还有望参加企业的分红。
此外,土地和人员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过去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孩子,不少土地都荒芜了。随着“企业+农户+土地”的新型模式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可观经济收益,现在这些地又都种上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合作社或附近的工业园区工作。而原来“打工者年龄大,没人愿意要”这一问题,也随着合作社优先雇用村里剩余劳动力而得到改善。部分现有务工者年龄都超过了45岁。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