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土地合作社是全国第一家获得工商注册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建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的合作社。在合作社理事长张凯华的带领下,合作社逐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产品深加工,带领全体社员走出了一条发展致富之路。
合作社十分注重规范化建设。合作社成立之初,规定社员可以按土地入股,一亩地就是一股,然后实行股金分红。 但是,由于社员的土地质量不一,产出就不同。如果这样分红,对有些社员来说不公平。于是,经合作社讨论决定,按对土地等级折标准股,按入股的多少进行保底分配和分红。标准股折算是:一级地一亩折一股,二级地1.2亩折一股,三级地1.5亩折一股。保底分配是:一股每年兑付300公斤小麦和300公斤玉米。在年底分红时,合作社社员除了可以获得600公斤粮食,还可以获得600元分红。
对于流转来的土地,也改变了以往全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的办法,徐庄土地合作社将土地统一规划分为6个园区:板栗园区、花椒园区、优质桃园区、核桃园区、樱桃园区和粮油生产基地。除了粮油生产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之外,其它的园区采取公开招标,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统一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招标的标准,也在内部进行公开公示,让每个社员都能够清楚地了解。
合作社还积极探索产业新出路。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的收入并没有明显地增长。为此,合作社开始尝试着把合作社的产品进行简单地加工,比如去壳、清洁等,然后进行精心的包装,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后,价格比原来翻了两番。2010年底,合作社为更好地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还投资了一个1386平方米的生产加工车间。由于徐庄土地合作社是政府在当地主推的一个“示范点”,并希望通过“徐庄模式”来实现当地土地利用的一个变革,于是,由当地政府出面,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项目得以顺利开展。2011年10月,加工车间顺利完工,并开始生产包装精良的合作社产品。既增加了合作社的业务,也使得社员收入更加有了保障。
专家表示,徐庄土地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以农户承包经营权入股,着力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实现土地增效,农户增收的做法和经验,对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着十分积极意义,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