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日前表示,任何农产品只要有销售渠道就是安全的,反之,销售不掉就是最大的危险。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呢?王鹤龄表示,这就要求将国内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相关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农民,让农民通过更多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而对于很多农民而言,即便相关部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可能农民自身也很难做出判断。简单的方式就是要让农民有带头人,要让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有龙头企业掌舵。农民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农民合作社这一组织有的牵头人是当地的龙头企业,有的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农业领域生存这么多年,保证自己的产出有地方销售,就是因为对市场把握得比较好,对市场走势研究得比较透彻。”王鹤龄说,过去农民更多注重生产,在生产上经常获得大丰收,但是效益没有那么理想。通过这些带头人可以帮助农民实现一二三产的结合,打通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