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过瑞士乡镇的人往往有两个突出的印象:一是风景优美,二是城乡差别小。瑞士的山地面积几乎占国土面积的70%,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变迁,生活在山地上的瑞士农牧民,已经由贫困变为富裕。
进入21世纪以来,瑞士农场只剩下7万多个,在瑞士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约为2.7%。瑞士乡镇的这一现状,与瑞士合作社商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遍布瑞士乡镇,推动农业经营走向组织化,农产品流通走向产业化,密切了城乡商贸的往来。
源起 摆脱分散经营 保护社员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瑞士农村分散的农牧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弱小无助,盲目种养,加工能力很低,农产品保鲜和运输很不方便,并经常受到中间商的盘剥。
合作社的理念从英国传入瑞士后,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牧主组织了合作社,生产和流通开始摆脱分散经营的状况,向高增值和集约化发展,农牧民也逐步致富。其中,消费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一种形式,极大地活跃了瑞士城乡间的商业经济。
为了给社员的农产品找到合理的出路,消费合作社以社员股金和贷款,批量购入生活必需品,再按低于市场零售价供应给社员。这是农户早期入股合作社的形式。消费品的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即合作社的盈利,在先从这些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合作社的积累金后,其余部分按社员的入股金和份额进行分红。这种组织形式使农牧民在市场经济中免受了不公平的伤害。瑞士政府也乐于依靠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管理乡镇、建设乡镇。
作用 降农户生产成本 减中间商的盘剥
瑞士合作社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从农资供应到农产品销售,从信贷、保险到医疗、培训,提供系统性的综合服务,降低了农户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了农户收入。在这一过程中,瑞士联邦、州、乡镇、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出资,大大完善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文化和消费的基础设施。
瑞士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活必需品,并把社员的产品直接卖到城里的合作社商店。不断发展的城市消费合作社使城市低收入群体也能买到价格合理的商品,同时也吸纳了城市的资金。
城市消费合作社通过按购买额返利、购买商品打折等形式将商业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社员,维护了低收入消费者的利益,减少了商业资本的盘剥。这种合作社形式不仅受到农民的欢迎,也受到城市普通市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欢迎。
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 促进城乡物流
在世界各地的消费合作社中,瑞士的消费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城乡一体的典型。由合作社发展起来的米格罗、可普两大零售集团,其销售额分别居瑞士全国零售业的第一、第二位。
米格罗的大小超市遍布城乡,集团拥有面点、肉类、罐头、乳制品、鲜活家禽、化妆品、家具等11家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设立在乡间,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员工训练有素。米格罗俱乐部学校和培训中心是目前瑞士最大的成人教育中心。可普由15个地区合作社组成,在瑞士全国1600多家食品店、超级市场、小型市场、加油站、电子产品连锁店、香水商店和家具店中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此外,合作社零售集团还为城乡提供银行和保险服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