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12月14日刊载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这个创造了二战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记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新常态带来新速度、新方式、新结构、新动力: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一句话,中国经济系统内部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新常态下,尽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的涨落,忽视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多少,就会透支社会发展潜力,发展也终将难以持续。新常态下,百姓追求的不仅是吃饱穿暖,更渴望活出高质量、挺起精气神;百姓在乎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好处,更期盼公平的社会环境、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好利益关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正是我国化解发展风险、跨越发展陷阱的钥匙。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失衡失重,绿色发展才能避免环境透支,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共享发展才能避免社会动荡。五大发展理念彼此支撑、相互促进,着眼的是新方位上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减”出新空间。宏观政策“稳”的同时,产业政策要“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坚定地去是为了更好地进;瞄准短板做加法,“加”出新希望。就业援助、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瞄准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让生活更智能,工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产业更智慧,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模式缔造新业态;瞄准放活做除法,“除”出新活力。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日益宽松,瞄准放活做除法,减轻企业税费等成本负担,释放减税红利。
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正是复兴之路上的“关键节点”。辨识洋流,认识新常态;扬起风帆,明确新理念;开足马力,投身新实践。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新方位上,中国经济航船正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