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以来,政府致力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继本月初由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门决定开展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月中,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十一个部门又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日前,国务院又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新形势下,产融合作定能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添加动力。
我国经济当前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下行,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则是增长阶段的转换,也就是由高速增长的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平衡阶段。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看,高投资要触底;二是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要到位;三是从增长动力看,新动能要形成。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上述三个条件正在艰难实现过程中。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年内触底成功,并转入中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期后,经济增长主要倚重于提质增效。与传统数量追赶相比,提质增效的一个特点是外在的变化趋缓、追赶难度加大,主要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而且,与数量追赶相比,提质增效对发展条件、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如今,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改革攻坚措施正在不断地推出。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更好地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必须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特别是降成本,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新形势下,注重战略管理,实施产融合作,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产融合作,就是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合作。它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深层次产融合作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相信这种产融合作,一定能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