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G20峰会特稿:“四个没有变”夯实中国信心
发布时间:2016-08-26
来源:经济日报
调整字号: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促改革、共谋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重焕生机。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数据显示,中国GDP已经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至7%的目标区间内。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这一增长来之不易。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所要付出的努力比过去更加艰辛。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看,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还要看到,尽管我国GDP增速回落,但就业、收入、物价等指标总体表现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1.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扣除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涨幅更加平稳。

    其次,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也很巨大,当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拓展市场空间。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看,近年来,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有效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而且,我国宏观调控还具备较多政策工具和较大政策空间,这些因素也将为“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没有变。从宏观战略看,“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空间和动能,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机遇。从创新驱动看,中国经济正由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达到了高度发达经济体水平。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正在有力、有度、有效地推进和落实,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相继出台,都将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第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居民消费相关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好于传统产业。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站首页 >> 正文
G20峰会特稿:“四个没有变”夯实中国信心
发布时间:2016-08-26
来源:经济日报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促改革、共谋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重焕生机。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数据显示,中国GDP已经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至7%的目标区间内。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这一增长来之不易。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所要付出的努力比过去更加艰辛。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看,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还要看到,尽管我国GDP增速回落,但就业、收入、物价等指标总体表现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1.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扣除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涨幅更加平稳。

    其次,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也很巨大,当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拓展市场空间。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看,近年来,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有效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而且,我国宏观调控还具备较多政策工具和较大政策空间,这些因素也将为“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没有变。从宏观战略看,“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空间和动能,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机遇。从创新驱动看,中国经济正由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达到了高度发达经济体水平。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正在有力、有度、有效地推进和落实,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相继出台,都将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第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居民消费相关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4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好于传统产业。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