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6.9%,增速比2014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艰难转型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成绩殊为不易。本轮经济增速回落已持续5年,与以往的经济波动由周期性因素主导不同,这轮经济下行是结构性因素主导的结果,也标志着增长阶段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一、经济增速回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增速回落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和积极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更加依赖内需、更加依赖服务、更加依赖消费驱动。2015年消费增速自1999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增速,而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60%左右。城镇化率和服务业比重均超过50%,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将对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事实上,7%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增速高一点低一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要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在增长阶段转换中并没有放缓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稳定的动力源。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于前列,而且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基数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继续位居第一。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过去五年,都保持在20%-30%之间,是全球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此外,中国2015年原油进口净增加2712万吨,谷物进口净增加1319万吨,大豆进口净增加1034万吨。2015年前11个月,美国、欧盟、日本加上中国一共进口商品9.15万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占比接近17%,与前五年的比重基本相当。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贸易比重并没有下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也明显惠及其他经济体。
三、我国有条件实现中高速增长。从增长阶段转换的国际经验看,当一个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1000国际元之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即使增长减速,也基本是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之后的规律使然。一是传统需求空间还有潜力,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二是人力资本继续提升,中高级要素不断聚集。三是改革激发创新热情,市场经济活力增强。四是宏观管理框架改善,防范风险能力提升。总之,我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超过13亿、经济规模近1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我们既要有效应对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要紧紧抓住由此带来的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