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红驹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有利时机,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挖掘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中国“新常态”经济的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两位数高增长模式,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国家政府文件对此的表述是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第二、“保增长”和“控风险”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常态。控风险仍是当前宏观政策的焦点之一。导致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减速的周期性原因主要来自债务扩张和随后的政策紧缩效应。真正去杠杆目标未实现之前,时断时续的结构性金融紧缩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将是常态。第三、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中国正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转型,以第三产业衡量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3年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伴随着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长,中国正在从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过渡。此外,中国区域结构也将趋向均衡发展的新常态。第四、要素供给的新常态约束。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资本形成的增速将随储蓄率有所下降;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一是短时期内技术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二是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有所减弱。要素供给的新常态决定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存在下移趋势。第五、改革与完善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因此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促进内部和外部结构优化,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将是中国式“新常态”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