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20
来源:互联网
调整字号:

摘要: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如果中国想继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有一种建议认为,要想使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就要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这个建议具体而言就是允许私有投资者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这样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就变成了既有国有、又有私有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了。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评价研究

大卫·科茨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如果中国想继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有一种建议认为,要想使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就要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这个建议具体而言就是允许私有投资者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这样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就变成了既有国有、又有私有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了。为了对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提法或者建议进行评价,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弄清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第二,如果把两种体制混合在一起,那么这种混合所有制如何才能奏效?第三,我的一些结论性的总结建议。

一、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分析

对于私有企业来讲,其唯一的目标就是为它的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根据西方经济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有效运转的根本假设前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将会导致企业效率的提高,这种提升包括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但是在经济实践中,这些前提和假设很难完全得到充分的满足。事实证明,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多负面的效果将会显现出来,很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收入不平等的结果。为了避免私有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出现的负面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国家使用一些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比如说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政府应该对一些科研领域,特别是那些可能没有盈利机会的研究领域进行补助或者补贴。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或者纠正私有企业的措施就是实施国有企业制度,因为国有企业的运营目标一定是与私有企业有区别的。

二、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讨

1.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一些观点。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一个主要的论点,就是如果把国有企业所有制和私有企业所有制在一个企业里进行混合运用的话,可能会让这个企业更有效地运营。这种观点认为,如果把私有企业那种运转模式纳入国有企业就会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私人所有制企业能够带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更有效率运营企业等。但是我认为,由于私有企业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私有投资者追逐的目标和公众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这两种所有制混合到一个企业来运营的话,毫无疑问会带来一些麻烦。

2.美国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就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美国的时候,通用汽车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几乎濒临破产的边缘。2008年秋季,当时的美国政府通过了一个法案,为通用汽车公司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到了20091月,美国政府又购买了通用汽车61%的股份,同时还进一步给通用汽车公司提供贷款。这些措施就使得通用汽车公司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的援助一直持续到2013年。在此期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润大概超过了220亿美元,这里面大部分被用来偿还政府的贷款和援助。随着通用汽车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强,2013年底,美国政府把持有的股份出售给了私有投资者。这样说来,混合所有制体制在通用汽车公司实际上运行了只有五年左右。

另外一个案例就不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这个案例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美国政府成立这家企业最初的目标是为美国提供更多的推动住房方面的一个保障,具体措施就是用这家公司从金融贷款机构购买抵押贷款。1954年企业的股票开始上市,向私有投资者出售股份。那个时候因为公司出售了股份所以是混合所有制,但是其还保持着国有企业的目标,即为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贷款提供保障。到了1968年,房利美公司中政府所持有的股份也向私有投资者出售了,因此它实际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完全私有化的企业。这个企业尽管在技术层面来讲已经是完全私有化了,但是在本质上还保留着国有企业的一些特征,也就是政府要求它必须承担一些社会义务,以便保证中、低收人家庭抵押贷款的要求。这种结构是相互矛盾的,因为私有企业投资者们的目标和政府的目标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最终在2000年左右导致了很大的危机。而面对次贷危机,由于房利美公司及其CEO对私有股东的妥协和让步,造成了危机的加剧和深化,最终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业。

三、混合所有制发展的结论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我觉得可以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想要维持长期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是不太安全的,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风险。这种体制之下,会让私有投资者享受国有企业那种政府担保的优惠政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私有投资者就会追逐高风险的项目,或者企业活动,因为他们知道政府最终会为风险买单的。在这个完全追求私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能就被抛在一边了。如果仅仅是把这种混合所有制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我认为可能会起到一些预想的效果。对于一些部门已经是完全私有化了的企业,如果我们认为这些部门对整个经济发展来讲非常必要,就需要政府对它进行干预,那么采取混合所有制,加入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这样做对未来的转型发展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决策者希望通过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的话,那么决策者就需要采取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创新和效率。因此,我认为,当一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可能运转得非常有效,利润也非常高的时候,这种利润实际上是应该反馈给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而不是给私有投资者机会让他们白白占便宜。

我个人认为,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是其中一个选项。但是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必须清楚地知道这种混合所有制可能带来的一些危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如果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很可能这种改革会极大地伤害到整个经济。一个可能的或者极大的危险是,我们采用了混合所有制之后,它就朝着完全私有化的方向发展了。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全部的私有化,那么其结果可能不是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终结!

(选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本文有删节。)

网站首页 >> 正文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20
来源:互联网

摘要: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如果中国想继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有一种建议认为,要想使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就要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这个建议具体而言就是允许私有投资者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这样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就变成了既有国有、又有私有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了。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评价研究

大卫·科茨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如果中国想继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有一种建议认为,要想使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就要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这个建议具体而言就是允许私有投资者购买国有企业的股份,这样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就变成了既有国有、又有私有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了。为了对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提法或者建议进行评价,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弄清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第二,如果把两种体制混合在一起,那么这种混合所有制如何才能奏效?第三,我的一些结论性的总结建议。

一、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分析

对于私有企业来讲,其唯一的目标就是为它的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根据西方经济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有效运转的根本假设前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将会导致企业效率的提高,这种提升包括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但是在经济实践中,这些前提和假设很难完全得到充分的满足。事实证明,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多负面的效果将会显现出来,很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收入不平等的结果。为了避免私有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出现的负面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国家使用一些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比如说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政府应该对一些科研领域,特别是那些可能没有盈利机会的研究领域进行补助或者补贴。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或者纠正私有企业的措施就是实施国有企业制度,因为国有企业的运营目标一定是与私有企业有区别的。

二、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讨

1.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一些观点。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一个主要的论点,就是如果把国有企业所有制和私有企业所有制在一个企业里进行混合运用的话,可能会让这个企业更有效地运营。这种观点认为,如果把私有企业那种运转模式纳入国有企业就会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私人所有制企业能够带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更有效率运营企业等。但是我认为,由于私有企业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私有投资者追逐的目标和公众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这两种所有制混合到一个企业来运营的话,毫无疑问会带来一些麻烦。

2.美国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就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美国的时候,通用汽车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几乎濒临破产的边缘。2008年秋季,当时的美国政府通过了一个法案,为通用汽车公司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到了20091月,美国政府又购买了通用汽车61%的股份,同时还进一步给通用汽车公司提供贷款。这些措施就使得通用汽车公司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的援助一直持续到2013年。在此期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润大概超过了220亿美元,这里面大部分被用来偿还政府的贷款和援助。随着通用汽车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强,2013年底,美国政府把持有的股份出售给了私有投资者。这样说来,混合所有制体制在通用汽车公司实际上运行了只有五年左右。

另外一个案例就不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这个案例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美国政府成立这家企业最初的目标是为美国提供更多的推动住房方面的一个保障,具体措施就是用这家公司从金融贷款机构购买抵押贷款。1954年企业的股票开始上市,向私有投资者出售股份。那个时候因为公司出售了股份所以是混合所有制,但是其还保持着国有企业的目标,即为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贷款提供保障。到了1968年,房利美公司中政府所持有的股份也向私有投资者出售了,因此它实际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完全私有化的企业。这个企业尽管在技术层面来讲已经是完全私有化了,但是在本质上还保留着国有企业的一些特征,也就是政府要求它必须承担一些社会义务,以便保证中、低收人家庭抵押贷款的要求。这种结构是相互矛盾的,因为私有企业投资者们的目标和政府的目标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最终在2000年左右导致了很大的危机。而面对次贷危机,由于房利美公司及其CEO对私有股东的妥协和让步,造成了危机的加剧和深化,最终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业。

三、混合所有制发展的结论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我觉得可以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想要维持长期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是不太安全的,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风险。这种体制之下,会让私有投资者享受国有企业那种政府担保的优惠政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私有投资者就会追逐高风险的项目,或者企业活动,因为他们知道政府最终会为风险买单的。在这个完全追求私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可能就被抛在一边了。如果仅仅是把这种混合所有制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我认为可能会起到一些预想的效果。对于一些部门已经是完全私有化了的企业,如果我们认为这些部门对整个经济发展来讲非常必要,就需要政府对它进行干预,那么采取混合所有制,加入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这样做对未来的转型发展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决策者希望通过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的话,那么决策者就需要采取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创新和效率。因此,我认为,当一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可能运转得非常有效,利润也非常高的时候,这种利润实际上是应该反馈给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而不是给私有投资者机会让他们白白占便宜。

我个人认为,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是其中一个选项。但是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必须清楚地知道这种混合所有制可能带来的一些危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如果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很可能这种改革会极大地伤害到整个经济。一个可能的或者极大的危险是,我们采用了混合所有制之后,它就朝着完全私有化的方向发展了。如果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全部的私有化,那么其结果可能不是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终结!

(选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