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民族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发行时间:2016-06-15
网站编辑:梁超英 王顺林
来源:研究所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品牌经营、投资管理”的发展战略,加强企业品牌经营,通过提高企业品牌建设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企业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红双喜”、“马利”、“敦煌”等企业品牌从民族走向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演绎敦煌飞天梦

一、“红双喜”,从民族走向世界

周总理亲自命名。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乒赛)男单冠军,同年,北京获得第26届世乒赛的举办权。“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上使用中国器材”,成为中国人的梦想。很快,全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乒乓赛事器材,包括球台、球、裁判器械,在上海设计成样,并获得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认证和批准。1959年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纪念国庆十周年和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周恩来总理用极富喜庆色彩的“红双喜”命名产品,并采用中国传统的双喜图案作为商标,英文直译为DOUBLE HAPPINESS。两年之后的第26届世乒赛,全部使用了红双喜器材,红双喜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顶级赛事的运动品牌。

世界顶级赛事指定器材。在中国运动品牌中,红双喜是唯一连续6届进入奥运会的品牌,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到雅典、北京、伦敦,再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2003年,红双喜正式进入羽毛球领域,2008年,红双喜羽球器材走进北京奥运会,2012年,红双喜羽球器材再次走进伦敦奥运赛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许多洲际举重锦标赛,也都选择红双喜作为赛事指定器材。

红双喜代表至高的荣誉。在乒乓领域,红双喜代表至高的荣誉,中国有近200位乒乓世界冠军,几乎都与红双喜有着不解之缘,从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容国团,到蔡振华、江嘉良、邓亚萍、孔令辉、刘国梁,再到王励勤、王皓、马龙、李晓霞、丁宁,闫安、樊振东、陈梦、朱雨玲,都有着浓郁的红双喜的情结。红双喜能够受到最顶级赛事和球员的青睐,秘诀在于运动器具的创新,与最新的运动技术和潮流相匹配。1996年,红双喜独立承担了国际乒联的大球研究项目,最终国际乒联宣布采用红双喜的40毫米乒乓球技术标准作为国际标准,乒乓球大球时代宣告来临。这是中国企业制定的标准第一次被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确认为国际标准。2014年1月,红双喜新材料有缝乒乓球全球首批获得国际乒联审批通过,将作为2014-2020年各项国际大赛用球,用于世乒赛、奥运会、乒乓球世界杯、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及分站比赛等。今天,红双喜作为国际乒乓球制造商协会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制造商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用品标准起草单位,拥有在业内首屈一指的标准开发和制定能力。

首屈一指的市场占有率。红双喜乒乓器材市场占有率居于全球和中国首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为40%,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红双喜产品使用率达到91%。70%的国际比赛使用红双喜乒乓球。

小球推动大球现辉煌。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访美以红双喜乒乓器材产品作为赠送林肯中学的国礼,习近平主席共赠送给学生们3张乒乓球台以及一些乒乓球拍和比赛用球,而这些乒乓球产品均出自国产传统乒乓球品牌红双喜。“新乒乓外交”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的时候,红双喜品牌也再现辉煌,显示出民族品牌独特的魅力,更加提升了“红双喜”品牌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地位。

二、马利,从传统走向现代

“马到成功,利国利民”。20世纪初,西洋画随着宗教进入中国,昂贵的西方颜料统占了整个中国市场。为了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颜料,1919年爱国画家张聿光等十位画家、教育家、企业家出于强烈的爱国热忱,共同集资办厂,创办马利工艺厂,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美术颜料。当时股东十人为表示齐心合力,先选一个十笔画的“馬”字,乃马到成功之意;再选了一个“利”字,即利国利民。1935年,马利商标注册,1958年,马利启用“马头”作为其商标图案。

全国最大的颜料生产企业。自“马利”品牌创建至今近百年来,马利生产了中国第一瓶广告色颜料、第一支水彩颜料、第一支油画颜料……这一次次的创举,为马利品牌奠定了基石,使其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美术颜料和各类配套画材的专业生产经营企业。马利的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还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销售量最大的世界四大名牌美术颜料生产企业之一。

画家之友。为了满足专业画家大师的需求,马利设立了“画家之友”实验室,为画家建立个人档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装备,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典型的“画家之友”是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北京奥运会“福娃”的主创。韩美林希望马利在中国画颜料的基础上,研发融合中国国画和西方水彩优势的新型颜料——中国墨彩画颜料,马利花了三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中国墨彩画颜料。由于该颜色色彩纯正、饱和度高、手感细腻,获得了韩美林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众多画家的赞誉。

同时,马利在全国多家教育机构设立奖学金,支持美术教育事业的同时也竭力塑造自己在美术领域的文化形象。马利分别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鲁迅艺术学院、西安美院、湖北美院、四川美院、天津美院、广州美院等中国八大著名美院中设立了“马利艺术奖学金”。2004年,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赞助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专设“马利艺术创作奖”。2011,在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设立了马利奖学金。

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一词在马利的发展路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包含着产品技术的传承,画家情感的传承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承。马利建厂创牌至今近百年以来,在国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马利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品牌技术含金量和注重科技进步的结果。马利拥有全国文化行业唯一的省(市)级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引进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世界最新检测仪器,美国的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德国的曝晒机;生产一线引进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全自动铝管灌装机、真空搅拌分散机和高效率的陶瓷介质三辊研磨机等。这些都是确保马利精品迭出的核心要素,是马利产品的性能指标始终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保障。马利技术中心聘用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权威人士作为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他们为马利技术研发起到强大助推器作用,使马利多种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马利产品的开发逐步和国际接轨。

技术领先造就马利优秀的品质。著名画家葛小光曾这样说过:“画中国伟人,只有用中国自己的颜料,我的心情、感觉才特别的好!”,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天安门城楼上用马利油画颜料绘制的领袖像鲜艳夺目,其防晒、防水、防温差等都达到了最高的技术水平。在这里,马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画材品牌,它承载着创始者张聿光先生为有志创作艺术作品而无力负担西洋颜料的画者的大爱之心。马利带来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文化;马利提供的不只是品质,更是关怀;马利关注的不只是现在,更是中国艺术领域的未来。这就是马利,为画而生的马利,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牌。

三、“敦煌”,演绎飞天梦

诞生在豫园。上海传统的民族乐器业始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148家全行业实行合作化,其中86家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成为上海民族乐器合作社,1958年,这家合作社又组建为集体所有制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此,在浦江之滨的江南名胜豫园里,敦煌品牌呱呱坠地。

几代人的追梦。“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新生儿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响是敦煌雅乐的祥和之音……敦煌雅乐遍及华夏大地,留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让敦煌雅乐流出绿色的音符,与春之声共鸣,交响成和平、平安,永驻五洲四海蓝色的天空”。正是这种豪情壮志,掀起了敦煌乐器人的无限热情,他们只为梦想而奋斗。“敦煌”品牌及其“飞天女神”的品牌造型不仅凝聚着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烙印,更向世人显示着一条具有民族情节的自主品牌坚持不懈的发展之路。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今日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代表上海参加“中国故事”文化展演活动,为奥运会闭幕式演出研发定制了电声二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为“中国元素”乐坊专区的承办单位,为世博会闭幕式演出设计制作了特制琵琶。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期间,在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展演工作,向与会人员一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采。此外,企业还策划协办了首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中国古筝艺术周、“敦煌杯”民族乐器系列演奏大赛等近百次重大社会文化活动,借助社会窗口推广品牌文化,发现并培育了众多民乐演奏人才。并多次赴印尼、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教学指导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新加坡举办了“华乐风采——华族乐器大展”活动,新加坡总统纳丹亲临展会现场为展览揭幕;三次接待泰国朱拉蓬公主来访,加深了中泰文化的情谊;向美国新奥尔良市市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等人赠送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60周年之际,参加印尼中国贸易周。这些活动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和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营销的大使。“文化营销”战略已经将敦煌品牌文化渗透到了社会公益、教育教学、演艺表演等多领域,敦煌品牌的腾飞梦正在变成现实。2005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组建了“敦煌新语”民族乐队,现已注册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其成员均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组建以来,在国内外演出400多场,乐队以高超的演奏水平在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乌兹别克斯坦第八届东方之韵国际音乐节、捷克“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法国马赛、嘎纳影展开幕式等国内外舞台上屡获殊荣。在实践“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敦煌品牌的影响力。2014年,中央民族乐团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邀请下,来到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开启了民族乐剧“敦煌之夜”《印象·国乐》全国巡演第一站。这是一台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厚重文化历史与创新精神的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手中60余款80多件仿敦煌壁画乐器造型独特、绚丽多彩,令人不禁生发千年古乐的遐想。这批从壁画中走出来的乐器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历时一年为乐团免费量身研制的仿古乐器,在形制和结构上模拟壁画原型,在声学品质、音质、音色及音律的审美方面符合现代标准。这批仿敦煌壁画乐器获得好评如潮,部分乐器已被收藏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内。

2016年初,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倾力投资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乐器》第一季(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笛子)经过两年多拍摄和制作,已圆满完成。该片2月1日在艺术人文频道首播后,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中国乐器》首次以系统性的影像方式向全社会展示了中国乐器的历史脉络和当代的发展状况。

四、品牌也是生产力。

“做企业就是做品牌”、“品牌也是生产力,自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今这三大理念已经成为红双喜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集团公司在做大、做强、做实“红双喜”、“马利”、“敦煌”三大品牌的同时,把做好“立信”品牌的延伸与“上海钢琴”品牌的重塑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企业品牌建设赢得新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

(作者分别为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民族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发行时间:2016-06-15
网站编辑:梁超英 王顺林
  
来源:研究所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品牌经营、投资管理”的发展战略,加强企业品牌经营,通过提高企业品牌建设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企业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红双喜”、“马利”、“敦煌”等企业品牌从民族走向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演绎敦煌飞天梦

一、“红双喜”,从民族走向世界

周总理亲自命名。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乒赛)男单冠军,同年,北京获得第26届世乒赛的举办权。“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上使用中国器材”,成为中国人的梦想。很快,全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乒乓赛事器材,包括球台、球、裁判器械,在上海设计成样,并获得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认证和批准。1959年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纪念国庆十周年和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周恩来总理用极富喜庆色彩的“红双喜”命名产品,并采用中国传统的双喜图案作为商标,英文直译为DOUBLE HAPPINESS。两年之后的第26届世乒赛,全部使用了红双喜器材,红双喜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顶级赛事的运动品牌。

世界顶级赛事指定器材。在中国运动品牌中,红双喜是唯一连续6届进入奥运会的品牌,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到雅典、北京、伦敦,再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2003年,红双喜正式进入羽毛球领域,2008年,红双喜羽球器材走进北京奥运会,2012年,红双喜羽球器材再次走进伦敦奥运赛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许多洲际举重锦标赛,也都选择红双喜作为赛事指定器材。

红双喜代表至高的荣誉。在乒乓领域,红双喜代表至高的荣誉,中国有近200位乒乓世界冠军,几乎都与红双喜有着不解之缘,从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容国团,到蔡振华、江嘉良、邓亚萍、孔令辉、刘国梁,再到王励勤、王皓、马龙、李晓霞、丁宁,闫安、樊振东、陈梦、朱雨玲,都有着浓郁的红双喜的情结。红双喜能够受到最顶级赛事和球员的青睐,秘诀在于运动器具的创新,与最新的运动技术和潮流相匹配。1996年,红双喜独立承担了国际乒联的大球研究项目,最终国际乒联宣布采用红双喜的40毫米乒乓球技术标准作为国际标准,乒乓球大球时代宣告来临。这是中国企业制定的标准第一次被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确认为国际标准。2014年1月,红双喜新材料有缝乒乓球全球首批获得国际乒联审批通过,将作为2014-2020年各项国际大赛用球,用于世乒赛、奥运会、乒乓球世界杯、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及分站比赛等。今天,红双喜作为国际乒乓球制造商协会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制造商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用品标准起草单位,拥有在业内首屈一指的标准开发和制定能力。

首屈一指的市场占有率。红双喜乒乓器材市场占有率居于全球和中国首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为40%,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红双喜产品使用率达到91%。70%的国际比赛使用红双喜乒乓球。

小球推动大球现辉煌。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访美以红双喜乒乓器材产品作为赠送林肯中学的国礼,习近平主席共赠送给学生们3张乒乓球台以及一些乒乓球拍和比赛用球,而这些乒乓球产品均出自国产传统乒乓球品牌红双喜。“新乒乓外交”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的时候,红双喜品牌也再现辉煌,显示出民族品牌独特的魅力,更加提升了“红双喜”品牌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地位。

二、马利,从传统走向现代

“马到成功,利国利民”。20世纪初,西洋画随着宗教进入中国,昂贵的西方颜料统占了整个中国市场。为了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颜料,1919年爱国画家张聿光等十位画家、教育家、企业家出于强烈的爱国热忱,共同集资办厂,创办马利工艺厂,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美术颜料。当时股东十人为表示齐心合力,先选一个十笔画的“馬”字,乃马到成功之意;再选了一个“利”字,即利国利民。1935年,马利商标注册,1958年,马利启用“马头”作为其商标图案。

全国最大的颜料生产企业。自“马利”品牌创建至今近百年来,马利生产了中国第一瓶广告色颜料、第一支水彩颜料、第一支油画颜料……这一次次的创举,为马利品牌奠定了基石,使其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美术颜料和各类配套画材的专业生产经营企业。马利的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还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销售量最大的世界四大名牌美术颜料生产企业之一。

画家之友。为了满足专业画家大师的需求,马利设立了“画家之友”实验室,为画家建立个人档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装备,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典型的“画家之友”是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北京奥运会“福娃”的主创。韩美林希望马利在中国画颜料的基础上,研发融合中国国画和西方水彩优势的新型颜料——中国墨彩画颜料,马利花了三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中国墨彩画颜料。由于该颜色色彩纯正、饱和度高、手感细腻,获得了韩美林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众多画家的赞誉。

同时,马利在全国多家教育机构设立奖学金,支持美术教育事业的同时也竭力塑造自己在美术领域的文化形象。马利分别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鲁迅艺术学院、西安美院、湖北美院、四川美院、天津美院、广州美院等中国八大著名美院中设立了“马利艺术奖学金”。2004年,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赞助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专设“马利艺术创作奖”。2011,在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设立了马利奖学金。

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一词在马利的发展路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包含着产品技术的传承,画家情感的传承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承。马利建厂创牌至今近百年以来,在国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马利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品牌技术含金量和注重科技进步的结果。马利拥有全国文化行业唯一的省(市)级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引进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世界最新检测仪器,美国的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德国的曝晒机;生产一线引进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全自动铝管灌装机、真空搅拌分散机和高效率的陶瓷介质三辊研磨机等。这些都是确保马利精品迭出的核心要素,是马利产品的性能指标始终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保障。马利技术中心聘用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权威人士作为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他们为马利技术研发起到强大助推器作用,使马利多种产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马利产品的开发逐步和国际接轨。

技术领先造就马利优秀的品质。著名画家葛小光曾这样说过:“画中国伟人,只有用中国自己的颜料,我的心情、感觉才特别的好!”,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天安门城楼上用马利油画颜料绘制的领袖像鲜艳夺目,其防晒、防水、防温差等都达到了最高的技术水平。在这里,马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画材品牌,它承载着创始者张聿光先生为有志创作艺术作品而无力负担西洋颜料的画者的大爱之心。马利带来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文化;马利提供的不只是品质,更是关怀;马利关注的不只是现在,更是中国艺术领域的未来。这就是马利,为画而生的马利,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牌。

三、“敦煌”,演绎飞天梦

诞生在豫园。上海传统的民族乐器业始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148家全行业实行合作化,其中86家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成为上海民族乐器合作社,1958年,这家合作社又组建为集体所有制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此,在浦江之滨的江南名胜豫园里,敦煌品牌呱呱坠地。

几代人的追梦。“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新生儿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响是敦煌雅乐的祥和之音……敦煌雅乐遍及华夏大地,留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让敦煌雅乐流出绿色的音符,与春之声共鸣,交响成和平、平安,永驻五洲四海蓝色的天空”。正是这种豪情壮志,掀起了敦煌乐器人的无限热情,他们只为梦想而奋斗。“敦煌”品牌及其“飞天女神”的品牌造型不仅凝聚着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烙印,更向世人显示着一条具有民族情节的自主品牌坚持不懈的发展之路。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今日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代表上海参加“中国故事”文化展演活动,为奥运会闭幕式演出研发定制了电声二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为“中国元素”乐坊专区的承办单位,为世博会闭幕式演出设计制作了特制琵琶。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期间,在主会场上海世博中心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展演工作,向与会人员一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采。此外,企业还策划协办了首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中国古筝艺术周、“敦煌杯”民族乐器系列演奏大赛等近百次重大社会文化活动,借助社会窗口推广品牌文化,发现并培育了众多民乐演奏人才。并多次赴印尼、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教学指导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新加坡举办了“华乐风采——华族乐器大展”活动,新加坡总统纳丹亲临展会现场为展览揭幕;三次接待泰国朱拉蓬公主来访,加深了中泰文化的情谊;向美国新奥尔良市市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等人赠送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60周年之际,参加印尼中国贸易周。这些活动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和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营销的大使。“文化营销”战略已经将敦煌品牌文化渗透到了社会公益、教育教学、演艺表演等多领域,敦煌品牌的腾飞梦正在变成现实。2005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组建了“敦煌新语”民族乐队,现已注册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其成员均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组建以来,在国内外演出400多场,乐队以高超的演奏水平在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乌兹别克斯坦第八届东方之韵国际音乐节、捷克“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及法国马赛、嘎纳影展开幕式等国内外舞台上屡获殊荣。在实践“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敦煌品牌的影响力。2014年,中央民族乐团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邀请下,来到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开启了民族乐剧“敦煌之夜”《印象·国乐》全国巡演第一站。这是一台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厚重文化历史与创新精神的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手中60余款80多件仿敦煌壁画乐器造型独特、绚丽多彩,令人不禁生发千年古乐的遐想。这批从壁画中走出来的乐器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历时一年为乐团免费量身研制的仿古乐器,在形制和结构上模拟壁画原型,在声学品质、音质、音色及音律的审美方面符合现代标准。这批仿敦煌壁画乐器获得好评如潮,部分乐器已被收藏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内。

2016年初,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倾力投资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乐器》第一季(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笛子)经过两年多拍摄和制作,已圆满完成。该片2月1日在艺术人文频道首播后,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中国乐器》首次以系统性的影像方式向全社会展示了中国乐器的历史脉络和当代的发展状况。

四、品牌也是生产力。

“做企业就是做品牌”、“品牌也是生产力,自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今这三大理念已经成为红双喜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集团公司在做大、做强、做实“红双喜”、“马利”、“敦煌”三大品牌的同时,把做好“立信”品牌的延伸与“上海钢琴”品牌的重塑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企业品牌建设赢得新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

(作者分别为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