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工对企业改制的希望值下降了
最近,安徽省安庆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安庆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回报是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望与迫切要求,然而,改制的现实却使职工对企业未来的希望值下降。
改制初期,有51%的职工是因为对企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信心才主动认购股份的,而企业改制后,对企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的职工则减至
41%。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舆论导向有失偏颇。改制初期,社会和企业的宣传主导方向在于灌输企业改制的理想化效果与目标,使职工对企业改制寄予很高的期望,在一些职工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改就灵”、“一股治百病”的意识。然而改制对企业不可能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甚至部分企业因产品结构、技术改造、资金调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面临困境、举步维艰。对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经营难度的加剧,不少职工缺乏心理准备,必然对企业改制产生了一些疑虑。
二是个别企业班子精神不振。个别改制企业领导人缺乏对企业、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本人不愿足额交纳责任股,直接影响着职工对企业领导的信任和企业前景的信心;有的领导上任后被企业暂时面临的困难吓倒,不愿履行领导职责,逃避责任,使企业陷入混乱乃至瘫痪状态。
三是机制建设严重滞后。一些企业领导对股份制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简单地当作筹集资金的手段,而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做表面文章。
四是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由于一些企业改制后,缺乏对市场的深入分析研究,加之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措施难以付诸实施。产品老化、产品结构严重偏离市场的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找到立足之处。
五是企业外部环境配套措施尚不完善。一些改制企业严重超员,人浮于事。如果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须大量精简员工。但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下岗和失业职工仍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去解决,因而使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不能轻装上阵,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影响了改制企业职工的热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