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民“管得宽”民主叫了“真”
据《经济参考报》9月9日报道,从去年10月到今年8月,湖北省鄂州市的企业经历了一场不同凡响的变革。全市85家预算内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中,有52家改造成“公中有私、私中有公”的混合型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其中80%以上的干部职工都成了新公司的自愿投资者。
多年来经济界人士一直在探讨,社会主义企业如何强化民主管理?如今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实施,为强化民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民主开始在企业“叫真”,这种主人翁意识在选举上表现得尤为强烈。
鄂州52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家家选举都在七轮以上才艰难地产生企业班子。有一家企业从早上八点开始投票,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经过十几轮投票,才选出大多数股民认可的带头人。
搞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头头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如今当董事长、总经理压力大了,既是股民又是劳动者的职工干劲确实大了。他们碰到什么事都要问一问、管一管:招待费多了,股民提意见,“吃的是股民的钱”;大事民主不够,职工们说,“企业有我一份,怎么不经过股民大会通过”。那些习惯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头头们感到不如过去当厂长自在了。但是改制后的大多数董事长、总经理们,都从这种变化中看到了一种久已期待的主人翁意识终于来到企业了,这是企业走向兴旺的一种标志。
鄂州市制药厂(股份合作制)新上任的董事长赵国超说:“股民‘管得宽’是参与意识强的表现,今年董事会的几项重大决策所以能一贯到底,就是充分利用股民的民主意识的力量。股份制经济,实质上就是民主经济、民意经济。自觉地运用这种反映民主的民意,企业就有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