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中见大——中国乡镇企业成功的奥秘
一、小麻雀不怕大风浪
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先生曾经非常形象地把乡镇企业说成是“小麻雀”,他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像金丝鸟,关在计划经济的笼子里,很得宠,很受照顾,吃的是精饲料,唱的是动人的曲子。然而,一旦笼子拆掉了,把金丝鸟放到大自然(市场经济)中去,它们由于不会自己找东西吃,就会受饿,甚至饿死。与此相反,中国的乡镇企业却像小麻雀,生来就很贱,既不受重视又没人喂东西吃,可是它们却因此而获得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大风浪来了躲避一下,经过多少时间又冒了出来,它们不怕大风浪。
中国浙西的永康地区是乡镇企业集中发展的地区之一,永康市的财政收入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乡镇企业提供的。在永康的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小五金及有色金属的加工,企业小的只有三、五个工人,年销售十几万元,大的有上千工人,年销售上亿元。据说中国市场上的小五金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永康提供的,各种五金小工具、不锈钢器皿、电热杯、电炒锅、电水瓶,林林总总上百种,使人目不暇接。许多到过永康的人都说,永康有今天,乡镇企业是首立大功的。然而,永康的乡镇企业从来没有用过国家一分钱,它们是的的确确的“小麻雀”。在入十年代初,它们随经济改革的大潮,悄然兴起。当经济出现宏观调整,国家采取从紧政策时,它们中间有的关门了,有的减产了,但是绝大多数仍然活跃在市场缝隙中。如生产不锈钢保暖杯的企业,最多的时候在永康市有上千家,在中国各地都有永康的产品,它们的低廉的价格把市场都占领了。然而,在经济从紧时,不锈钢保暖杯严重过剩,永康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不少关了门,只剩下几十家。可是这时却因为住房消费热的原因,许多企业都转而生产市场上十分热销的铝合金门窗材料,一下子又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用铝材市场。“小麻雀”就是这样自己找食吃,在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长,长大。
二、先冒头的小树苗长得最快、最大
苏南的锡山市有个鼎鼎大名的乡镇企业——红豆集团。这企业以每隔四年加个零的速度增长,从80年代初的10多万销售额,到了1995年达到10亿多销售额,创造了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该公司的董事长说:“在一片大树林里有许多小树苗,大家平等地受阳光雨露,一齐慢慢地成长。然而,其中有一棵小树先冒头了,它得到的阳光雨露明星地要比同伴多,于是它就超常规地成长、发展,结果它很快就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这时,周围其他的小树却越长越慢,有的甚至枯死了,我们‘红豆’就要争取成为冒头的小树,否则就很难成为大树”。所以该企业在八十年代初就率先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出国内一流的衬衫,一举确定了自己在衬衫行业的领先地位,率先聘请日本一流的设计师来厂设计与国际潮流接轨的西服,把产品附加值一下子提升了十倍,率先在国内提出并推行了“名牌战略”,用“红豆”的无形资产大搞战略性的资产重组,把产地销变成销地产,使企业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膨胀。这种“先冒头”的战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枪打出头鸟”思想是直接对立的。正是这种“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观念,使一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各个行业中引人注目的佼佼者,如:洗衣机行业的“容声”,电冰箱行业的“海尔”,空调机行业的“春兰”……,它们无不是抓住市场发展中的机会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乃至成为行业中的“大哥大”。“要比别人发展得快,需要抓住契机先冒头”,这正是成功的乡镇企业的共同经验,值得引起深思。
三、小池塘里养大鱼
一批精明的乡镇企业家走了一条道路:不在大河中做小鱼,要在小池塘里做大鱼。专门找哪些大企业所忽视、所不大愿涉足的产品,在这个小产品的生产中成为主宰者。如:上海中路保龄球设有限公司是上海南汇的一家乡镇企业,这个企业几经风霜一直在场上艰难奋斗,差一点成为大企业的鱼食。然而精明的公司总经理十分清醒地看到了随着人们对保健、运动的关注,新一代的运动与保健器材一定会成为消费的热点。在产品的选择中,他们没走许多企业的老路,一轰而上地去生产保健鞋、按摩机、运动器,而独辟蹊径生产不少人认为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保龄球设备。他们找来国内各方面的专家,从剖析国外名牌产品入手,白手起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建起了国内第一家具有国际水平的保龄球设备厂,生产的保龄设备质量与国外名牌相仿,而价格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于是,“中路”很快就确立了自己在保龄球设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生产规模一翻再翻,去年五百道,今年二千道,明年可超过五千道,后年八千道,企业规模可列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销售额从去年的三千万,今年可超二亿,明年将达到五亿元。这时的“中路”真正成为保龄球设备市场上的“大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