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应如何帮扶中小企业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日前谈到政府应如何帮扶中小企业的问题,他主张要为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的中小企业提供两项实实在在的服务。
据介绍,全国中小工业企业总计850万家,其中国有中小企业只有7.5万家,集体企业30多万家,其余近800万家是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民营和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也是解决就业的顶梁柱。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在全部企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一般国家是60~70%,而我国是75%。
政府要支持、鼓励、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这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上曾经有过三种主要模式:一是英国的工业化大生产时淘汰小的;二是美国的对小企业不帮助不排斥,任其自生自灭;三是日本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这几个国家经过上百年的摸索,都制定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大发展还是改革开放这十几年,在我国出口生产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主体乡镇企业,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吸纳了农村劳动力的28%。截止到1996年8月,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97万家,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共提供了175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11.7%。目前在城镇,私人企业、个体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已超过6000万,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32%。
陈清泰认为,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基本阵地,是区县财政的重要来源,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
乡镇企业要第二次创业是乡企老板们这几年的共同心声。现在,外国大跨国公司的涌入使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也是国际性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生存遭遇严峻的挑战。
陈清l认为提供信息和培训人才是两项最实在服务。他谈了去日本做有关考察的感受:东京的小企业服务中心,房子不大,几台电脑,几个专家,很像个“诊所”。“医生”们询问来咨询的小业主,最懂哪个行业、经历、准备投资多少,然后提供某产品的市场状况、销路、盈利等。业主回去研究后再回来咨询。东京的中小企业大学校也颇受投资经营合一、文化较低的小业主欢迎。这所学校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极为实际,比如针对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特点,讲什么叫夹缝,夹缝在哪儿?怎么生存,怎么开拓市场、怎么管人等等。
国家经贸委准备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中心,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18个国家联网,还准备在青岛搞一个小企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