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大问题困扰北京小企业发展
此间召开的“中国小企业发展政策高级研讨会”上,一份名为《北京市小企业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和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这份报告说,目前北京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7大问题。
一是小企业发展缺乏政府必要的保护和支持。由于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固有的弱点,其在市场经济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而同时小企业又担负着解决就业、促进创新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职能,因而各国都通过立法和政策对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这方面已大大落后。政府对小企业在投资、税收优惠、信贷、技术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如大型企业。
二是小企业负债率高,下岗及离退休人员较多。据市体改委对全市45个区县局总公司10132户国有小企业的调查,1997年底的平均负债率达到73.7%,共有下岗人员30497人(含隐性下岗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5%;共有退休人员104029人,从业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为4∶1。1997年,全市乡镇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3.8%,亏损企业有3147个,亏损额69479万元,分别占企业总数和盈利总额的19.6%和25.7%。
三是存在行业壁垒。现在许多行业还是以国有或公有作为进入许可标准,许多政策还是以所有制划线,小企业难以进入。这样,一方面限制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四是小企业的社会负担沉重,而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小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本应由社会来承担的职责。而与此同时,能为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社会中介组织又太少,企业遇到困难时要么是孤立无援,要么是找上级找政府。社会化服务滞后是不少小企业难以做到政企分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一些税收和贷款政策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影响了部分小企业的发展。如对软件和其他一些知识经济企业适用一般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由于这类企业往往很少或没有上游产品增值抵扣,导致这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重。再如很多知识经济企业的固定资产很少,按照现行的银行贷款规定,就无法获得抵押贷款。一些转制后的小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主要的固定资产多变为租赁性质,这类小企业转制后实际上失去了自主贷款权。
六是小企业与大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协作关系。早年曾广为称颂的北京“白兰道路”、“白菊道路”,如今已不复存在。全市为汽车工业配套的635家小企业,现在经营都不景气。
七是尚未形成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有的小企业反映转制后生意难做了,有的单位对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不认可,而只认所谓主管上级的证明,这增加了无上级的转制和民办企业的经营困难。再如目前对小企业人员的出国商务活动限制过多,手续繁杂且费时耗力,这使不少本可以在国际上一展身手的小企业白白浪费了不少商机。
此外,北京市小企业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就是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职工普遍感到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