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十省区提出大开发的重点
据有关部门最近提供信息,我国西部十省区已提出大开发的重点,主要如下:
新疆:重点抓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大基础设施建设。新疆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570多条河流,大多没有控制工程,不能均衡供水,虽然也在搞节水灌溉,但水资源利用的潜力仍然相当大,今年新疆投入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为250亿元,重点建设项目26项。
宁夏:力争至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万公里,85%的乡镇通柏油路基;一年内造林种草1600万亩,五年内兴修基本农田180万亩,配套建设各项水土保持工程10万余处(座),发展100万亩特色药材基地和较大规模的人工围栏补播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逐步建成中国西部的“药谷”。
甘肃:计划在2005年前,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丹东至拉萨两条国家大通道经过甘肃境内的路段全线高速化;实现陇海线、兰新线甘肃段的复线化和提速,同时建设兰州经广元至重庆、玉门至敦煌等铁路。计划在2010年前,在全省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完成退田还林、宜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8000万亩。使全省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9.04%提高到2010年的13.6%。
云南:将逐步压缩烤烟、甘蔗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花卉等特色产品,逐步建立起以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
贵州:将加强农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优势,突出轻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原材料工业、乡镇企业四个重点建设。
青海: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全国生态环境重点地区。“十五”期间,青海将抓好江河源头和环青海湖地区、青海黄河上游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等三大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逐步形成具有青藏高原特点的特色经济:充分利用高原冷凉气候、天然草场和青藏高原可再生生物资源,加大种植业、加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反季节蔬菜、杂交油菜和豆、薯等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扩大青海地区特有的中草药材种植,优化畜种结构,发展公有制高效农牧业。继续加大盐湖、水电、石油天然气和有色、贵金属资源的开发力度。
四川: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将使之形成西部的物流中心。
重庆:将着重与外省市进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资源开发、高加工度产业的转移和联合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西藏:确定了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修筑高原路网,建设新兴城镇等项发展重点。
陕西:陕西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陕、扩大对外开放及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等六大发展思路,仅以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陕西今年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达80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000公里,8至10年之内,陕西省计划投资1300亿元,使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3100公里。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四大支柱产业。发挥科教优势,争取在若干领域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把以文物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全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以苹果为龙头的果业产业化步伐,使陕西苹果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发挥军工优势,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等高技术产业,使军工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重点支持Y7-200A飞机的产业化,做好研制新型民用支线飞机的准备,争取把西安阎良建成中国西部的飞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