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者持股激励的10大难点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股权激励状况综述(2001年)》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反映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尚存十大难点。
1、股份来源问题,即给予经营者的股份或期权所对应的股份从何而来。依据中国现行的《公司法》,只有定向扩股和大股东转让两种来源。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难的是这些来源均需要有关监管部门批准,手续复杂而尚未完全市场化。
2、绩效考核问题。在股权分配的过程中,应科学地对经营者、技术、业务等各方面的人员和岗位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公平、公正,这对许多企业的财务、人事管理均提出了挑战。
3、如何量化历史的企业家价值与贡献。由于过去的2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多数创业型国企没有考虑创业者的价值贡献,所以当前设计和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的过程中,应对此问题有正面的回答,即适当拿出部分存量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但如何奖励,有技术上的难度。
4、如何处理股权激励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报告认为,一方面要把握认识和操作上的“度”,另一方面要真正利用法规、组织、舆论、员工等多种角度进行监督,并发挥中介机构公平、公正的特点,利用制度防止流失问题。
5、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出资人缺位。急需明确不同层次的企业在实施经营者持股计划时所必备的法律程序(包括董事会、股东会表决和政府审批、备案制度),从而部分明确出资人和授权审批机构。
6、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7、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独立董事等制度建设问题。
8、新兴资本市场的弱效性问题。
9、产权的自由流动问题。
10、个人财富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
报告针对近年来我国关于经营者持股的政策动向,以及地方、企业的实践动态,预测在本世纪的头5~10年内,中国企业经营者持股实践将具有如下十大趋势:个人直接持股日益普遍而不再成为新闻,个人资本得到肯定和法律保护;科技富翁与管理知本家并驾齐驱,中国内地也将出现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间接持股日益规范,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员工持股及股票期权受益人数最多的国家;经营者持股贷款成为商业银行继住房按揭、汽车按揭后的又一主推个人信贷品种;股票认股权制度将逐步成为市场上的常规;社会以及职业经理人自身的观念均逐步接受高层管理人员的高额薪酬现象,承认人力资本的贡献和经理人的价值;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及物质激励中持股回报将日益加大,其薪酬数额与结构逐步与国际接轨;“员工持股(ESOP)”与“管理层融资收购(MBO)”日益盛行;“员工持股”将成为集体企业明晰产权的重要手段;随着国有股、法人股的逐步流通,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资本市场双轨制现象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