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权改革面临十大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认为,面对即将加入WTO,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切实解决十大问题。
1、以产权主体的泛化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投资者、管理者、科技人员有差别地持有本企业的股份,这是现代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高成长的关键。
2、以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是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劳动者、技术人员、管理者逐步地成为本企业的产权主体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3、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这是形成多元竞争主体,打破垄断,推进基础领域改革的首要条件。
4、以产权清晰为前提,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时间和空间十分有限,要在彻底剥离呆、坏帐的同时,尽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进程。
5、以产权激励为基础,加快分配体制改革。合理的产权激励最有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此,分配制度改革要与产权制度改革相配套。
6、以知识、技术和能力入股为重点,推进科技体制的创新。科技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形成科技人才的制度环境,承认并实现广大科技人员的智力转化为股份,对科技体制创新有决定性意义。
7、以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化,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就是要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要从法律上明确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例如允许农民以土地抵押贷款等。
8、以规范保护产权主体为基本任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错位、越位的根源在于法律上没明确产权关系,导致政企不分和无法履行其公共职能。
9、建立多种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以此为产权制度改革形成相应的市场环境。
10、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要与产权关系立法、人事制度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