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二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动化。三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四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二要扩大船舶市场需求。三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四要积极发展修船业务。五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六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了今后3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二要加快技术进步。三要强化食品安全。四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五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六要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轻工产品质量。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保持产业平稳运行。二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三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四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五要加大政策扶持。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行业需求。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二要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前沿共性技术,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四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六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二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