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佳小康村”榜首华西村简介
2003年,江阴华西村荣获“中国十佳小康村”第一位,销售超100亿。
新年伊始,“天下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传出捷报:2003年全村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向国家交税3亿多,比上年增长131%。江苏省省长梁保华称赞华西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实践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先进典型,是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的光辉榜样。
随着改革的深化,现在华西村的8大公司58家企业全部实行了合作制、董事监督制、经理负责制和工代议事制。职工实行首位高薪制、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华西村的250万吨炼钢项目已竣工投产,40万吨扁钢、30万吨彩板、30万吨差别化纤也已投产见效。线材、热带、化纤、法蓝、面料、服装、铜管等产品供不应求。
多年来,华西村的经济通常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发展的后劲从未减退,资产负债率一直很低,一般在20%左右。其中的奥妙何在?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3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
实践证明,华西村的这种做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经济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农民存入公司的股金多的超过100万元,少的也有几十万元。住别墅、拥有小汽车的农户年年增多。华西经济如同磁铁吸引着每一个村民,华西村民持久的积极性又化作发展经济的强大活力。
日前,该村新一代领军人物---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协恩坦露了“天下第一村”的新追求:“华西在2003年实现销售105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要瞄准翻一番,确保实现200亿。在2004年元月2日到2007年元月2日这3年里,华西总计要拿下销售450亿,可用资金45亿的目标,以迎接建村45周年!”